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洋妞到我家》编剧:外国孩子并非都优秀

2014年08月06日 15:3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中戏导演陈刚执导的电影《洋妞到我家》将于8月8日公映, 陈建斌、徐帆、孙红雷、郭涛等多位中戏毕业的明星大腕加盟,为陈刚助阵。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编剧是陈刚的妻子、资深文艺记者李春利,他们6岁的女儿皮皮在片中饰演陈建斌和徐帆的女儿。《洋妞到我家》根据陈刚一家人的亲身经历改编。

  故事讲述了陈建斌、徐帆和女儿皮皮一家来了一位哥伦比亚的“互惠生”,这位“野蛮洋妞”让人啼笑皆非,故事将主要的矛盾点放在了中西方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不同思维方式上。徐帆在影片中饰演一位化妆师,为了能够让孩子上得起国际学校,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出国打工挣钱,可以说,这是一位为了培养孩子甘愿付出一切的中国母亲形象。编剧李春利说,“《洋妞到我家》几乎是全部还原了我的生活,里面充满了我的纠结、迷茫和反思。”

  在日前该片首映礼上, 昔日陈刚的学生、如今的大牌明星章子怡发来了VCR祝贺,章子怡对这位中戏表演系教授的严格记忆深刻,她在VCR镜头中俏皮地向老师提意见,“不要老骂学生哦”。而孙红雷赞扬陈刚是位“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

  《洋妞到我家》聚焦家庭教育话题,主演对此也颇多感受,徐帆现场透露,自己做了母亲以后再演妈妈感觉大不相同,“人物不需要去演,因为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也分享自己平常和女儿的关系“宛如朋友”,最希望她“善良、开朗”,学习反倒没那么重要,“20个人的班级,能在前15名就可以”。

  编剧谈

  外国孩子并非都优秀

  《洋妞到我家》讲述的是一位来自哥伦比亚的“互惠生”女孩来到陈建斌的家庭后的故事。很多故事都是来源于陈刚一家的真实经历,他的妻子李春利告诉北京晚报记者,当初为了培养女儿皮皮的英语语感,她几年前就不断地通过中介公司找到了国外的“互惠生”来家里住,以便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用英文来自如表达。所谓的“互惠生”,指的是那些18岁到26岁的外国女孩,她们利用暑假的空余时间,通过中介公司到中国来,跟中国有孩子的家庭吃住在一起,“她们不是家教,也不是用人,我们免费提供她们的吃住,她们则负责陪孩子们玩,学习语言,同时感受中国的文化。”

  到目前为止,来过李春利家的“互惠生”已经有六七个,其中包括德国、哥伦比亚、瑞典等多个国家的孩子,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孩子在培养了她女儿皮皮语言的同时,也在行为方式上给李春利上了不少课。

  “以前老是觉得国外孩子有教养,中国的孩子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但是通过切身的体验,我发现,原来这并不是真的。”李春利说,在很多细节上,国外孩子们的很多做法,让她这位中国传统母亲都感到非常难以接受。比如,有一位“互惠生”,她吃喝全都在李春利家里,作为一名典型的中国母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是好饭好菜招待,一点也不敢怠慢。”但有一次,两个“互惠生”买了一些水果回来吃,按照中国的礼仪,她们应该分一些给皮皮,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尽管皮皮在她们面前转了很久,她们硬是熟视无睹,最后只给了她一颗荔枝。”

  还有更让李春利失望的,在“互惠生”要离开中国的时候,按照中国的传统,客人至少要向主人打个招呼,说一些感谢道别的话才对,“结果她们就不闻不问地自顾自走掉了,头也不回。”

  有些外国孩子的懒惰也很让李春利吃惊,“她们一般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其余的时间都是不闻不问,自顾自玩去了。”

  “以前我老是觉得中国的孩子现在都惯坏了,不礼貌,现在我发现,其实国外的很多孩子也不怎么样,甚至还不如我们中国的孩子呢!”李春利感慨地说。

  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冲撞让李春利着实捏了一把汗。比如洋姐姐们总是对工作时间长短问题斤斤计较、常常因为贪玩而很晚回家,搞得女儿大半夜眼巴巴地等着姐姐。“她们确实性格独立,但活得特别自我甚至自私,完全不讲什么人情味儿。”于是,李春利特意让皮皮上了一个偏重国学教育的幼儿园,天天背《弟子规》、《三字经》,让女儿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直到今天,李春利都特别纠结,该把孩子往哪里引领。这些生活细节在电影《洋妞到我家》中都有所反映,电影中,这位来自哥伦比亚的“洋妞”就是李春利根据这些“互惠生”的特点创作出来的。影片中有一个细节,皮皮在吃鱼的时候喉咙被鱼刺卡住了,影片中的母亲徐帆一着急,就把责任怪在了“互惠生”身上,结果这位女孩却这样回答:“皮皮这么大了,你作为母亲还不教她使用筷子的方法,这是你本人的失职,不应该怪到我头上。”一句话,让徐帆饰演的母亲吃惊不小。

  拼妈的时代让人迷惘

  “现在是拼妈的年代,为了孩子的教育,每个母亲都恨不得拿出自己的全部,我也是被这股潮流裹挟着往前走的其中一个普通的母亲而已。”作为一名报社的编辑,李春利和丈夫两人的生活水平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中只能算是中等。但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李春利以前一度认为自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但她发现自己错了,“我记得有一次参加央视的一个电视节目,当主持人问现场的小朋友们,谁会弹钢琴时,我发现现场举起了齐刷刷的小手,这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受不了了,如果我不给女儿提供学习钢琴的机会,会不会在她幼小的心里留些自卑感。”

  “皮皮的英语不是学出来的,好像是从身上长出来的。”现在,皮皮会说英文绕口令、会唱英文歌、会用英文讲各种童话故事,她还获得过央视快乐大巴宝宝秀冠军,甚至还拿下美国高考机构在中国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实用英语大赛”超级金奖。进入“全国青少年实用英语大赛”决赛时,因为皮皮的英语非常“地道”,甚至有评委误以为皮皮是外国孩子。而在得知皮皮是个如假包换的中国孩子之后,评委直呼“unbelievable(难以置信)”。谈起这一点,骄傲感洋溢在这位母亲的脸上,这都得益于这些“互惠生”的功劳。

  曾经有朋友劝她,女儿这么小,有必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这个问题也是影片中徐帆饰演的母亲面临的问题,这个角色是一个化妆师,她为了孩子能够上得起国际学校,交了10万元给外国中介,要到国外打工,结果最后,这个中介给她找的工作竟然是“在太平间中给死去的人化妆。”

  不管如何,作为母亲的李春利仍然在培养女儿的这条道上越走越远,“我知道孩子大了一定会离开我,这一点,我在17岁写的《烛光中的妈妈》的歌词中就提到了,有一天,孩儿终究会长大,会离开家。我们中国的母爱,是向下传递的,我不知道孩子大了会不会像我现在爱她那么爱我,但我一定知道,她会把这种爱延续到她自己的孩子身上去,这就足够了。”

  希望每个家庭都有共鸣

  在影片中,陈建斌和徐帆为了培养孩子,两人已经分居了很多年,现实中的李春利也是如此,“孩子现在晚上一直都跟我睡,老公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睡了。”

  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李春利面对着丈夫陈刚,要求对方写下眼中自己的“十个好(一大优点)”,结果两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对方有这么多的优点。

  这个细节被放到了影片的最后,成为影片在情感上的最重音。为了培养孩子,不管是现实中的陈刚和李春利夫妇,还是电影中的陈建斌和徐帆饰演的夫妇,他们全都在生活中繁琐中消磨掉了浪漫,一想到这一点,就让李春利觉得心酸,“当初我嫁给他就是冲着他的才华和学识,但在现实面前,这些东西却慢慢地不见了。”

  平淡的生活中同样蕴含了情感上的惊涛骇浪,这是李春利编剧《洋妞到我家》的初衷,这部拍摄了两个多月的影片汇集了像孙红雷、郭涛、范文芳等众多知名的演员,这些人都是李春利和丈夫的朋友、同学和学生,“他们几乎都不收报酬,但却投入了全部情感。”

  李春利告诉记者,作为编剧,自己并不能提供给观众答案,“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我自己也很迷茫,也在反思,我希望观众们能够带着孩子走进电影院,他们一定能够在影片中找到共鸣,或许,他们能够给我提供一些答案和参考。” 本报记者 王金跃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