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综艺节目续播口碑毁誉参半 自黑炒作引反感

2014年10月09日 10:23 来源:北方新报 参与互动(0)

  《中国好声音》第三季总决赛7日晚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上演。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和《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先后收官。作为今年最受关注的两档现象级综艺节目,二者都交出了漂亮的收视成绩单。不过,在口碑方面,这两档节目均未能延续当年第一季所获得的“零差评”待遇,“学员缺乏辨识度”和“萌娃太假”之类的负面评价,直到节目结束也没能消停。当年大红大紫到让人惊叹的节目,花开一季之后反而成了吐槽对象,究竟是观众的口味太刁钻,还是节目本身变了味儿?

  续播节目没了昔日口碑

  7日晚,“好声音”第三季以一场“巅峰对决”宣告落幕。该节目这一季自7月底开播以来,收视率始终维持在3.5%以上。年度好声音诞生前播出的一条广告,更是以1070万元的天价成为“中国电视史上最贵的单条广告”。然而,相较于前两季,观众对这一季“好声音”的负面评价明显增多,从导师点评到学员唱功,从选手背景到对决结果,几乎都成吐槽对象。值得注意的是,该节目第二季去年播出时,类似的情况就已经出现。

  无独有偶,10月3日晚上演的《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大结局,也不得不接受观众挑剔的评价。该节目以全国网2.09%的收视率、14.34%的收视份额,位居当日上星频道节目首位,微博上“爸爸去哪儿”的话题阅读量高达200亿。但是观众最多的评价却是“不如第一季好看”,还有很多人感慨,这一季的节目“少了点温馨和童真”。

  其他今年续播的热门综艺节目,口碑也没好到哪儿去。比如上半年结束的《我是歌手》第二季,媒体指数平均值从第一季的471下降到135左右;上月底刚刚开播的《中国梦之声》第二季,第一期刚一亮相就因为情节过于戏剧性,被观众质疑“演得太过了”。

  炒作坏了观众胃口

  综艺节目从众人点赞的榜样,沦为集体吐槽的目标,观众评价的转变背后有着深层原因。

  在知名综艺节目制作人李方儒看来,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观众的审美疲劳,“引自海外的这些主题性节目模式都是固定的,不可能随时调整板块内容,到了第二季、第三季,观众难免觉得不新鲜。”对此,“好声音”节目宣传总监陆伟也承认,“好声音”这种新鲜的节目模式,在第二季、第三季能够发挥的力量已经在衰退。

  为了追求收视率,综艺节目过于频繁的炒作也让观众坏了胃口。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不少热门综艺节目中爆出的负面话题,其实都是节目组为抢收视自己炒作出来的,还有一些节目参与者为博眼球不惜“自黑”。对此,这位业内人士也很无奈:“通过负面话题营销来维持节目热度、提高媒体曝光率,是生命周期较长、模式比较固定的节目惯用的手法,但长远来看,这种做法何尝不是对节目生命力的过度消耗呢?”

  【相关新闻】

  《中国好声音》确认再办三季

  7晚,《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巅峰对决”总决赛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从“盲选”阶段就保持极高人气的选手张碧晨,最终凭借一曲深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夺得“年度好声音”桂冠。一个是曾在多个国家巡回演唱的维吾尔族实力唱将帕尔哈提,一个是曾在韩国以“练习生”身份出道的张碧晨,这两个一直被视为夺冠热门人选的学员,毫无意外地先后杀入冠军对决环节。尽管帕尔哈提的一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赢得了全场的掌声,但经过投票,他却遗憾地与总冠军头衔擦肩而过。

  当晚比赛落幕后的发布会上,当被问及“好声音”是否还有续集时,节目宣传总监陆伟表示,该节目版权目前已买到第六季。至于六季之后的打算,他的态度有些暧昧:“现在国内音乐节目没有成熟的娱乐产业做支撑,再办下去恐怕很难战胜观众的审美疲劳。”

【编辑:李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