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刘慈欣谈中国科幻电影:不去做就永远不会成功

2014年12月01日 14:11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的《三体》日前宣布正式开拍电影,刘慈欣将担任监制。他的《乡村教师》将由宁浩拍成电影,还有《流浪地球》、《微纪元》、《超新星纪元》3部小说也将搬上大银幕。

  近日,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合集《2018》和《时间移民》也趁热上市。随着《星际穿越》带来的震撼感受,中国正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科幻热潮。属于中国科幻的时代将要来临了吗?昨日,刘慈欣接受了记者的邮件采访,畅谈他心中的科幻电影和科幻文学。

  “总要开始尝试,失败也是经验”

  刘慈欣最喜欢的科幻电影是《2001太空漫游》,他对《星际穿越》的喜爱度不如《地心引力》。有评论认为《星际穿越》和《三体》相似度高,刘慈欣对此并不认同,“里面涉及的内容,比如黑洞、时间旅行、五维空间,在科幻小说里是非常常见的。其实电影关于黑洞的部分更像《飞向人马座》,是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写的。”

  对自己的5部小说搬上大银幕,他坦言“不好拍”,尤其是《三体》。事实上,截至目前,已经立项计划投拍的国产科幻电影有近10部,2015年也被期待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刘慈欣说:“中国的科幻片,特别是那种大成本科幻片现在还是个空白,总得有个开始,总要开始尝试。要是不去做就永远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他希望大众能对国产科幻电影宽容一些,“美国的科幻电影发展了上百年,而中国的电影几乎是从零起步,在这种情况下,期待第一部高成本的科幻片又叫好又叫座,成为经典,几乎不可能,不可能要求第一部就拍得跟《星际穿越》一样。希望观众和评论家能宽容一点,能够起步,能够拍出来,就是一个成就了。哪怕失败了,也有个经验在那里。”

  “知识可以弥补,情怀没法弥补”

  很多人认为,中国一直没有像样的科幻大片,是因为没有懂科学的导演。但实际上,大部分导演都是文科生。诺兰没有理科基础,但敢于接手《星际专业》;拍出《地心引力》的阿方索·卡隆,也并不懂多少科学知识。他们的做法是邀请专业人士加盟。

  刘慈欣感觉最大的障碍在于,很多能拿到科幻片资源的导演并没有科幻情怀。“科幻是需要情怀的。知识可以弥补,情怀没办法弥补。这种情怀我也很难一句话说清楚。大概就是他自己从内心里有那种对宇宙、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有对宇宙弘大的那种敬畏感,有站在一个很大的高度把人类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的眼光。《地心引力》从头到尾透露着导演对外部世界、对科学探索的一种感情。卡梅隆能乘着深潜器下到马里亚纳海沟。但是在中国,给你钱,给你深潜器,你有兴趣、愿意去干这个事吗?这才是最大的障碍。”

  刘慈欣曾经预测中国科幻电影的太阳可能从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升起——微电影,“新一代的很多年轻人有科学情怀,对电影也感兴趣。中国现在有很多微电影已经相当科幻了,技术、构思都非常成熟,等这些年轻人能拿到大片资源的话,我们的科幻电影就可能会出现繁荣的局面。”

  “任何类型都有平庸和经典之作”

  也有不少人认为,缺乏足够多、足够好的科幻小说文本,是中国科幻片缺位的原因之一。而奇幻、魔幻小说流行,导致中国导演一窝蜂拍魔幻电影。

  刘慈欣对这个观点也不认同:“魔幻、奇幻的幻想没有科学依据,科幻的幻想有科学依据,但这中间有模糊地带,很多作品很难说是科幻还是奇幻,这种模糊的作品越来越多了,但不能否认有纯粹的科幻和纯粹的奇幻。我也不赞同国内有种看法,认为奇幻的门坎低,好写又容易看,科幻作品门坎高,又难写,读起来也不容易。没那回事,任何类型都有平庸之作,都有经典之作,都不容易写。我是写科幻的,这两年《冰与火之歌》很吸引我,这就是一部奇幻作品。科幻和奇幻写起来都不容易,都有独立存在的理由。 ”

  本报记者 邢虹 本报通讯员 晓天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