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日剧创新需把握尺度 “去雷化”成大趋势

2014年12月19日 10:03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抗战剧是我国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形式之一,由于管控少、收视率高,抗战剧一直变着花样拍摄。如今,抗战剧已不满足于仅仅讲述家仇国恨,更多地加入了各类创新剧情,随之而来的“雷点”也令观众难以消受。

  抗战剧是个“万用瓶”?

  新中国成立后,抗战题材就备受观众青睐,《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影片反复播放,经久不衰。进入新世纪,随着《亮剑》《雪豹》《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抗战剧在荧屏走红,抗战题材“高烧”不退,各种类型的抗战剧一拥而上,甚至上演手撕鬼子、箭射飞机等“神”情节。经历2012年“雷剧”风波后,自我“整顿”的抗战剧又卷土重来。在不久前结束的2014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超过一半的新剧都是抗战题材,既有大制作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也有小成本的《锋刃》,还有被称为“《永不磨灭的番号》升级版”的抗日传奇剧《秀才遇到兵》。

  有业内人士表示,抗战剧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相较于古装剧等题材而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其管控较松,内容比较容易过审,而且在“一剧两星”的新政下,抗战剧是低成本剧中最保险、最卖座的。同时,抗战剧在题材方面的优势也是另一原因。“古装剧和家庭剧题材都偏窄,而抗战剧可以融合武侠、动作、谍战、悬疑、爱情、偶像等诸多元素,几乎所有能吸引人眼球的情节和内容都能装到这个瓶子里。”明年恰逢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电视台会集中播出反法西斯题材电视剧,由于需求量增大,抗日题材电视剧也纷纷上马。

  创新需把握尺度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提高收视率,在中国沿袭了半个多世纪的抗战题材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走偶像路线、加强故事的传奇性、增加纠结的感情戏码,成为编剧们纷纷效仿的方式。

  曾经抗战剧中“灰头土脸”的英雄“大叔”,逐渐被“小鲜肉”们所取代,俊男靓女们大集会,抗战剧也就顺理成章地升级为“偶像抗战剧”。抗战剧不再仅仅聚焦于革命者的信仰,战火中的浪漫情怀也不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点缀,纠结的情感、豪门的恩怨、甚至是婆媳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地混搭到抗战剧中,在诸多商业元素的映衬下,抗战剧逐渐变了味儿,杀鬼子的方式“收敛”了,接地气了,可“狗血”的剧情,令“雷点”不降反增。

  《兵出潼关》的导演史晨风曾表示,做到商业性和审美追求的平衡是很难的,但这不是抗战剧“堕落”的借口。钱雁秋导演也表示,如果仅限于打打杀杀的低级描述,这个题材总有一天会被雷剧伤害。抗战剧尝试创新的前提是尊重史实,不违背客观逻辑规律,不进行过分天马行空的编造。在把握好尺度的基础上,主旋律也是可以拍出新意拍出观赏性。

  “去雷化”是大势所趋

  在抗战献礼剧蜂拥而至之际,做好“去雷化”是大势所趋,也是提升抗战剧品质的关键。近期播出的几部抗战剧则让观众们看到了电视剧主创人员在“去雷化”中所作出的努力。

  湖南卫视播出的史诗剧《四十九日祭》,为观众呈现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几乎勘正了此前荧屏中关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常见误导和纰漏,打造了良好的口碑。因精心改编的剧情和演员们精湛的演技,该剧赢得了观众的赞赏,观众欢呼“国产剧终于迎来了2.0时代”,业内人士也表示,“如此制作的抗战剧,堪称有良心的国产剧代表”。 

  另一部改编自真实历史故事的抗战喜剧《虎口拔牙》,也正在浙江卫视播出,它所打出的是“冷幽默”的旗号。有网友评论说,“《虎口拔牙》挺好看,属于喜剧性质的抗战题材剧,比以前那种傻不拉叽就知道打鬼子、打鬼子的场面剧好看多了。”人物设定鲜明、情节紧张、悬疑中又带有黑色幽默的《虎口拔牙》,在镜头设计方面沿袭了美剧式凌厉紧凑的剪辑风格,画面处理镜头碎、角度多,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紧迫感,也让观众为这一创新而点赞。

  有业内人士直言,在“雷剧”盛行的今天,抗战剧担负着历史教育和传播红色文化的职责,如果舍本逐末、粗制滥造,不仅会给整个产业带来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误导年轻观众。因此有良心的品质之作是当今这个看似浮躁的市场格外需要的。中国的导演和编剧们要相信积极“去雷化”、尊重历史尊重规律的抗战剧一定会高歌猛进。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