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相亲节目遭遇瓶颈 将混搭真人秀求突破

2015年01月08日 14:59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图为某相亲节目现场。

  新的一年,湖南卫视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和东方卫视《百里挑一》传出停播传闻。眼下最火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2015年第一个周末也从原本的周六、周日播出变成了周六单播,周日让位于新开播节目《超级战队》。不少人担忧:新的一年里,相亲类节目是否要开始降温了?

  不可否认,最近不少相亲节目的确遭遇瓶颈期。以刚刚过去的几年看,相亲节目调整频繁:贵州卫视《相亲相爱》、安徽卫视《缘来是你》、东南卫视《约会万人迷》等节目均收视率平平,开播不到一年草草收尾。2014年广东卫视新推出的相亲节目《千万别错过》,只播出12周就匆匆停播,堪称昙花一现。

  相亲节目作为一种节目类型,这些年一直有着较强的生命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地区的《非常男女》掀起了一股相亲节目收视热潮,接下来湖南卫视1998年开播的《玫瑰之约》成为一档王牌节目,首开了大陆电视媒体婚恋节目之先河。2010年开始,相亲节目遍地开花,最多时一周达30多档,形成了一个荧屏现象级样本,而《非诚勿扰》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随着数十档节目泛滥无序的竞争,相亲类节目也逐渐让观众失去了新鲜感和耐心。主持人闾丘露薇在个人博客中评点说,“相亲节目的一窝蜂,只能说缺乏创意,大家习惯了相互模仿,但这未必一直是收视保证,毕竟观众不会永远停留在一种水平和要求上。”尤其是最近一年,相亲节目还面临其他类型节目的激烈竞争,音乐选秀类《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梦之声》等节目扎堆一起上,占据了周末大把黄金时段;户外旅游真人秀也呈井喷之势,自从《爸爸去哪儿》异军突起之后,《爸爸回来了》、《花样爷爷》、《花儿与少年》等轮番上阵,相亲节目的生存空间面临严重挤压。

  眼下,不少相亲节目遭遇的另一大困境,是优秀主持人的匮乏。像孟非这样风趣幽默、拥有独到舞台掌控能力的主持人并不多,人们之所以爱看《非诚勿扰》,与其说是看相亲,不如说是“追孟非”。相比之下,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的主持人邱启明严肃的脸孔,并不适应娱乐化节目的需求。从2015年起,启明将告别《我们约会吧》,这个节目据传也将画上句号。

  而相亲类节目最为人诟病的,是泛滥生长背后透露出的社会扭曲的审美、虚无的价值观,缺乏内涵与营养。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中的嘉宾狂言,“姑娘们我告诉你,你们嫁人,嫁老公,没有5克拉以上的钻戒不要嫁。”《非诚勿扰》中女嘉宾马诺一句“宁愿坐在宝马里哭”,引起社会舆论哗然。这些“认钱不认人”的庸俗价值观的肆意横行,很难获得观众思想和情感的共鸣。

  采访中,不少观众表示,放弃相亲节目的重要原因,是对其虚假包装的厌倦。原本应当纯粹真实的爱情,变作了一场场作秀的游戏。女嘉宾们千篇一律的浓妆艳抹,锥子脸、假睫毛,打扮雷同。不少婚恋节目“专业户”成灾,很多嘉宾都是站完这台节目,又奔向下一个电视台的录制现场。主持人曹可凡炮轰“某些情感相亲类节目”的男女嘉宾,指出他们大多是艺人和模特,按照制作团队给他们设计好的台词表演。在这些过度设计的节目中,期待通过一场短短几十分钟的相亲,找到一生真爱,现实吗?因此台上一分钟拥抱、台下一分钟分手的现象并不少见。没有真情实感、只靠华丽包装,这样的节目怎么能长久地留住观众?

  新一年,相亲节目是否将迎来寒冬?其实,这类节目依然有着强势的收视需求。因为婚恋交友依然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现实问题。当下,“剩男剩女”大行其道,社会“相亲”拥有较强的现实需求,对于年轻男女、中老年父母而言,“相亲”依然是他们的敏感神经。我们也可以看到,迄今为止,相亲节目的收视率依然高昂,从各大卫视公布的2015年广告招商情况来看,《非诚勿扰》的吸金能力依然在全国众多综艺节目中遥遥领先。

  有数据表明,2015年各大卫视将有超过200档的综艺节目上档,更为激烈的综艺大战已拉开帷幕。对相亲类节目来说,老化的节目形态、缺乏活力的内容,已经不可能让观众“嗨”起来。如何在危机中寻求突破?不少电视台已尝试将“相亲”和“户外真人秀”嫁接融合。贵州卫视除了室内相亲节目《非常完美》之外,推出了户外旅游恋爱真人秀《完美邂逅》,山东卫视将开播婚恋实验真人秀《一见钟情》,浙江卫视将开播户外相亲节目《牵手爱情村》……搭车“户外真人秀”,真的能寻觅到真实美好的爱情吗?如果还是仅仅在于“秀”,丢失了“真”,这些一哄而上的节目,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记者 顾星欣)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