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巴彦岱》导演董玲:影片呈现原汁原味的民俗(图)

2015年04月11日 16: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巴彦岱》导演董玲:影片呈现原汁原味的民俗(图)
    电影《巴彦岱》导演、华表奖多次获得者董玲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影片没有过多突出“老王“,而是讲述他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交往,表现少数民族群众的乐观包容与善良,呈现原汁原味的民俗。 王小军 摄
    董玲认为《巴彦岱》是一部具有人文色彩的电影,“至少可以平静地讲述故事”。 王小军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11日电(记者 王小军) 电影《巴彦岱》10日晚在乌鲁木齐举行新疆首映式,影片导演、华表奖多次获得者董玲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影《巴彦岱》没有过多突出“老王”,而是讲述他与当地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表现少数民族群众的乐观包容与善良,给观众呈现原汁原味的民俗。

  电影《巴彦岱》以中国著名作家王蒙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新疆伊宁市巴彦岱村工作生活为背景拍摄,影片主人公被称为“老王”,讲述“老王”下放巴彦岱村劳动期间,与当地维吾尔族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努力学习维吾尔语,涉猎维吾尔文化,当地村民包容老王,和谐相处,亲如一家的故事,形成了“超越民族的友谊”。

  现实生活中,王蒙正是因发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才被划为“右派”,从而远赴新疆“劳动锻炼”,一待就是16年,其中7年是在巴彦岱。去年12月,王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观看完影片后曾感慨:“影片表现那时我与维吾尔族农民的那种相濡以沫的感情,让人感想很多。这是一种超越民族的真善美”。

  “《巴彦岱》是一部具有人文色彩的电影,至少可以平静地讲述故事,不再靠浓烈色彩或是花哨特效,不再忆苦思甜,不再控诉,不再苦大仇深,而是用内敛的方式,暗流涌动的方式,温情的方式,去沉淀那个苦难。从开始收集素材,到电影拍摄结束,‘塔玛霞’(维吾尔语意为嬉戏、娱乐)一直伴随着所有的人。”董玲说。

  董玲说创作期间愿意与《巴彦岱》剧中人物建立情感,采访收集素材,“通过原型身前用过的遗物都是可以建立情感的,比如说故事原型曾住过的地方、用过的东西等等,这些都会对这个人产生崇敬和情感。”

  巴彦岱是蒙古语,意为“富饶之地”。董玲认为,《巴彦岱》并非王蒙的传记片,而是以他在新疆的岁月为背景,表现维吾尔族人的生存方式、民族性格,以及他们与汉族之间的相互影响。

  电影《巴彦岱》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宣传部、伊宁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南海影业公司、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等联合拍摄,国内知名导演董玲执导的。(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