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外合拍片现状:不差钱项目多,海外票房平平

2016年04月22日 00: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 张曦) 正在举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最热的话题无疑是中外合拍片的现状与趋势。尽管随着中国政策的利好、票房的攀高以及雄厚的资本,合拍片已经成为“香饽饽”。但事实上,合拍片想在海外票房上分得一杯羹,仍旧存在困难。

电影《捉妖记》海报
电影《捉妖记》海外票房平平

  2015年受理合拍项目过百

  分账比例成就繁荣

  合拍片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地区)的制作单位共同合作拍摄的影片,发行时通常有两个或多个语言的版本。根据《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合拍模式分为三种,第一是“联合摄制”,即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含资金、劳务或实物)、共同摄制、共同分享利益及共同承担风险的摄制形式;第二是“协作摄制”,即外方出资,在中国境内拍摄,中方有偿提供设备、器材、场地、劳务等予以协助的摄制形式;第三是“委托摄制”,即外方委托中方在中国境内代为摄制的摄制形式。

  在这三种模式中,只有“联合摄制”的版权归中方,并且享受国产片待遇,其他两种的版权不仅归外方,而且如果想在中国上映,会按进口片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产片的制片方分账比例是在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然后制片方拿走43%。如果是进口片的话,制片方仅能拿到25%。

  因此,坐拥国产片待遇的合拍片自然成为了“香饽饽”。

  在 “共赢:国际电影产业融合新版图”论坛上,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透露,从去年起,来中国申请合拍的数量明显增大,受理的合拍项目超过100个,批准了90多个,完成60多部合拍片,最多的是中美合拍片。

  而据《北京商报》报道,十年前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每年受理立项申请的中外合拍片大约在30部左右,立项的仅约有15部。

  合拍片海外票房难见起色

  语言、文化仍存隔阂

  合拍片的收效是否一本万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答案并不乐观。在中国市场豪取超20亿票房的《捉妖记》,在北美惨遭滑铁卢;电影《云图》被北美观众抱怨看不懂;在北美外语片票房中,排名第一的是合拍片《卧虎藏龙》,同时前十中还包括合拍片《英雄》、《功夫》及《霍元甲》,均不是近年的作品。

  《捉妖记》导演许诚毅在电影节论坛上解释说:“我们最开始并没有想把《捉妖记》放给北美观众看,没想过去北美上映,只是后来有发行方找来,说希望在北美发行”。

  依照许诚毅的经验,如果合拍片定位全球市场,就一定要在故事上做出调整,“比如像《功夫熊猫3》做了英文版和中文版,如果了解两种语言,会发现很多对话和语言是不同的,中文版里的梗针对中国的观众,英文版则是为讲英语观众定制”。

  在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副总经理黄群飞看来,目前中外合作仍有大量问题,不同国家的理念、观念存差异,尤其是在合作过程中中国没有投拍决策主动权,“我对合拍片一直不看好,合拍片若要符合条件,要讨好两边的观众、文化、题材,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两边都不讨好,导致很多影片赔本”。

  导演黄建新也提到,一些电影确实比较难介入海外市场,这是不同文化差异下的价值判断和审美习惯。但他认为,随着资讯越来越发达,大家可以找到一些共同喜好的东西,把这些优点相加,某种程度上就能够引起共鸣。

电影《荒野猎人》海报
中国资本注入了电影《荒野猎人》

  资本先于票房走出去?

  于冬:合拍电影将由中国投资人主导

  在博纳影业总裁于冬看来,合拍片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观众定位——如果以中国观众为主,就要使用中国的表达方式,如果以全球观众为主,就要以六大电影发行公司的标准拍摄电影,并不是植入一个中国演员就叫合拍片。

  近日,他在“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上,畅谈合拍片的未来,于冬认为当下中国市场资本过剩,因此当中国的电影制作满足不了这些资本的需求时,就会带来资本的溢出,“这几年好莱坞六大公司的片单已被中国公司买断,未来大的合拍电影也一定是在中国投资人主导下的国际制作”。

  曾参与过《卧虎藏龙》、《刺秦》、《蝙蝠侠暗夜骑士》等电影制作的李少伟,早前还帮助奥斯卡获奖影片《荒野猎人》引入中国资本,他最近在电影节的“突进!无国界大片——中外合拍电影进行时”论坛上提到融资过程,“一开始听说片方超支,于是我就在亚洲融资,来降低风险。很多中国内地公司对这样的西部片没有兴趣,其中有家合作的香港公司也出现了问题,最终还是找到一家内地的投资方”。

  尽管《荒野猎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拍片,但也是展示了另外一条合作之路。一边是雄厚的资本与偌大的市场,另一边世界级制作人、导演。

  于冬分析,那些在好莱坞得不到职业经理人支持的年轻导演,以及亚洲导演,未来可能都会投奔中国市场。他更放出豪言说:“如果中国的银幕数继续保持每年6000张的增速,再有5到8年的时间,中国市场的票房产出将三倍于北美市场,达到1500亿-2000亿的规模。”(完)

【编辑:卢岩】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