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评金鸡百花奖:没好作品,评奖难免成鸡肋

2016年08月26日 10:5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胡静静

  第二十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即将开幕,一些议论引人关注。有人抱怨两年一评的周期像“嚼剩饭”,有人认为现在电影评奖太多、质量不高……

  金鸡百花奖曾经是中国电影的风向标,举国为之狂热,而如今渐成一些人口中的“鸡肋”,叫人唏嘘。的确,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中国电影工业已然进入井喷阶段,不仅影院的电影几乎日日有更新,评价电影的机制和奖项也空前扩容。各类电影节,各种新奖项,都在大大冲击着金鸡百花奖及其庆典的权威地位。金鸡百花奖其实已经创造了历史纪录,但在人们时空观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两年一评的机制、“双黄蛋”“多黄蛋”的奖项,恰恰容易给人以跟不上时代节奏之感。

  毋庸置疑,电影评奖之于从业者而言,不仅有表彰肯定作用,更展示出一种鲜明的价值导向。而对行业来说,电影评奖也往往成为电影制作营销的风向,对产业发展方向起着引导作用。当然,近些年来评奖过多过滥确是一大问题。新的电影节和奖项大量涌现,鱼龙混杂,标准混乱,水分太大,一定程度上搞乱了电影圈风气和公众视听。

  今天的中国电影不是不需要评奖,而是需要向质量效益发力,以更科学的机制和更规范的标准来评奖。电影节办多少,几年评一次,恐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超越对数量的过度推崇,不再一门心思津津乐道于产品数量和票房数字,而是更为注重产品质量和社会效益。只有能够为中国电影发展指明方向的评奖,才可能走得更远,常盛不衰。

  看的电影不少,但好的电影不多,这是时下大众的一个共识。当一部电影10亿票房不再是神话,中国电影人就不应该再为“吸金”无所不用其极,而更应该把精力放到打造精品力作上去。一年上映那么些“大片”,粗制滥造、雁过无痕的多,广泛影响社会、口碑与票房兼好的屈指可数,这不是中国电影之福。这种现状,也决定了本应优中选优的电影评奖难免去“矬子里拔将军”。说到底,电影质量跟不上,电影节、电影奖项只会愈发画地为牢。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