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高片酬“高收视”为何总下低品质的“蛋”

2017年09月19日 14:54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高片酬“高收视”为何总下低品质的“蛋”

  首席评论员 何龙

  在短视频压制长视频、小屏幕(手持设备)冲击大屏幕(电视机)的今天,电视剧开始呈现缩水的趋势。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2016年第四季度暨全年全国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情况的通告》显示,2016年全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总量共计334部14912集,比2015年减少了60部,集数减少了1628集。

  产量的减少,似乎并没有影响演员的片酬和电视剧的“收视率”。相关数据显示,部分国内演员的片酬甚至已达到影视剧全部成本的50%到80%。有业内人士说,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一部成本3亿元的电视剧,明星拿走2亿元片酬。

  在《如懿传》中,周迅的片酬据说是9500万;拍《孤芳不自赏》,Angelababy的报酬据说是8000万;而吴亦凡与鹿晗,拍片报价据说是1亿左右。

  据业内人士透露,曾经红极一时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总投资在1.2亿左右,近40位演员总片酬只有4800万元。也就是说,《人民的名义》的总投资相当于吴亦凡一人的单剧报价;40位演员总片酬,还不及一个当红偶像演员个人的片酬的一半。

  高片酬几乎席卷了半数以上的投资,在需要投入的许多制作环节,剧组就会发现口袋里已经所剩无几了,只能将就制作得过且过了。

  为了阻遏明星的漫天片酬,2016年,广电总局要求制订抵制“天价”片酬。但这一要求的作用似乎不明显。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再对“天价”片酬下禁令。

  其实,对“天价”片酬能起到真正阻遏作用的是观众。观众如果不买账,投资和制作方就会血本无归,就不敢随便撒钱。

  尽管明星有一定的号召力,对电视剧能起到促销作用,但最终能吸引和留住观众的,还是要靠电视剧的内容和制作水平。传说中Angelababy狂掠8000万片酬的《孤芳不自赏》,在比较可信的豆瓣上,其评分只有3.1分(10分制)。这种“孤芳”既不自赏,更不他赏。而制作费据说一集只有一两万的网剧《毛骗》,在豆瓣的评分却高达9分以上。

  投资或制作方深知评分、点击率和收视率能影响电视剧的回报,于是他们就在评分和收视中“上手段”——雇用水军刷。

  因此我们就经常看到,同一部电视剧在不同的影视APP里,就有不同的收视率和好评度,而且相差极大。

  最为典型的是,今年2月22日至2月23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一天内的点击率就高达14亿!

  如此明目张胆的收视点击造假,让编剧汪海林惊呼:“地球的人都已经不够用了!”

  据悉,刷好评和刷点击的水军,根据难度收取费用,多则每万条40元,少则每万条10元。水军的刷法,也由人工刷升级为机器刷,他们一个月可能接单上千。

  在“天价”片酬与收视造假之间,似乎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但高片酬就需要有高回报;高回报就需要有高收视;收视上不去,就需要造假,以骗取电视台或影视APP的订单、观众的观看和广告的投放。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高片酬是魔鬼的指关节,敲开了造假之门。

  从日用商品造假到精神产品造假,我们的造假在不断地进阶升级;而在进阶升级的前面,都有金钱的指挥棒在挥舞。

【编辑:唐云云】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