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跑道》获大奖引热议 讲"世界语"可促成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红跑道》获大奖引热议 讲"世界语"可促成功?
2009年04月10日 14:20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镜头中,两个小女孩手拉单杠坚持着,一个眼看就要哭将出来,另一个脸上露出超越年龄的坚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日,由SMG纪实频道和德国NDR联合制作的纪录片《红跑道》荣获第68届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这也是该纪录片获得的第10个奖项。此前,《红跑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获得了上海国际电视节、巴塞罗那国际纪录片节、萨格勒布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国际奖项,创造了中国纪录片国际夺奖的纪录。 《红跑道》大获成功立即引发热议,这不仅是纪实频道年轻导演干超及其团队艺术才华的充分体现,也说明了讲好“世界语”的中国纪录片是会引起国际关注和世界尊重的。

  《红跑道》聚焦孩子欢笑和泪水

  《红跑道》讲述了上海卢湾区一群练体操的孩子和他们家庭的故事,这些孩子在人们的期盼和教练的帮助下,经历着身体和心灵的成长,并试着用眼睛寻找甜蜜和光荣。全片没有采访、解说,仅仅用“场”来讲述故事和人物,用客观的方式描述孩子们的欢笑和泪水,容易引发观众共鸣。

  说起拍摄《红跑道》的缘起,导演干超称其为“偶然的相遇”,“那次去打羽毛球,偶然得知卢湾区少体校的体操队在那里训练,我一推开训练馆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红色,训练馆里到处是上下翻飞的孩子们,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干超默默地关注体操队的孩子们,他看到了孩子们的种种个性,于是萌生了拍摄《红跑道》的念头。

  讲“世界语”与国际合作促成功

  《红跑道》的成功得益于其讲好了“世界语”,创作者知道外国人关注什么样的中国题材和故事,习惯于怎样的视角和叙述方式。为了做到这点,《红跑道》做了国内和国际两个版本,同样的故事、同样的人物、同样的人文内涵,经过不同方式的叙事和表达,就有了“世界性”。

  此外,国际合作也成为 《红跑道》成功的一大因素。该纪录片在资金上是中德合资,德方占了大头;在创作上是中德合作,中方派导演、摄像和灯光等,德方派剪辑师,这样的“混血”团队恰好有利于讲好“世界语”。

  纪录片对年轻观众有吸引力

  一直以来,中国的纪录片虽然屡屡获奖,但受关注程度并不高,尤其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还不够。《红跑道》导演干超则认为,中国还是有纪录片观众的市场的,纪实频道已经开始盈利就是一个例证。

  据干超介绍,纪实频道已经尝试到电影院去放纪录片,票价只卖35元,可容纳300名观众席的厅一般会有200多名观众,这说明纪录片的观众需要慢慢培养。而纪实频道主办的 “真实中国·导演计划”也吸引了一批观众。记者 于音

【编辑:李季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