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民航拟通过缩小飞行间距 缓解航班延误压力

2006年07月30日 11:18

  中新网7月30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随着航班增加与空中流量管制间矛盾的加剧,中国民航空管部门正在积极研究有效措施,通过缩小飞行间距(两班航班间隔距离)来增加航班流量,以缓解航班经常性延误的压力。南航深圳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说,届时,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繁忙空域将得到有效疏导,航班延误现象将大大得以缓解。

   据南航深圳公司有关人士分析,对于民航飞机来说,并非“天高任鸟飞”,尤其是中国实行空域管制比较严格,飞机只能在狭窄的航道中飞行。随着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航班数量与日俱增,空中流量管制便导致严重“塞机”,引起航班大量延误。流量涌堵主要发生在“三点”、“三线”。“三点”就是北京、上海和广州机场,“三线”就是京广线、京沪线和广沪线。

   该人士介绍,目前,在中国实行雷达管制的地区,大部分航路最小间隔为20公里(即在同一高度层,前后两架飞机相距不能小于20公里),终端区和进近(飞机在机场上空对准跑道下降的阶段)最小间隔10公里。随着全国飞行量持续攀升,航路、终端区越来越拥挤,特别是东部地区已趋于饱和。

   这些区域航班的经常性延误引发了旅客与航空公司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遇到天气情况恶劣,大量的航班不能起飞而积压,即便天气好转,很多航班还会继续延误,因为空中流量有限,飞机需要排队等待起飞。而这个时候,往往激化旅客情绪,并可能采取过激行为,如打骂工作人员,拒绝登机等等,结果引起航班的更久延误。当前已经进入夏季雷雨季节,台风肆虐,上述情况进一步加剧,旅客和航空公司都不胜其烦,都是受害者。

   针对这一情况,民航总局空管局在广泛、细致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积极稳妥地向国际民航组织雷达间隔标准靠拢,进一步发挥雷达管制应有的作用,提高雷达管制的综合效益。为此,至今年底前,北京、广州和珠海终端管制区将率先实现最小为6公里的雷达管制间隔标准;北京、广州区域将实现最小为10公里的雷达管制间隔标准。

   在2008年奥运会以前,上海区域以及京沪穗航路(或者沿线区域)实现最小为10公里的雷达管制间隔标准。其它实施雷达管制的区域也将尽快规范雷达管制间隔应用标准。这意味着,由于间隔标准缩小一半,流量可以增加一倍。此举将有效缓解流量管制而导致的航班延误。(岳仿嶙 湛广 田益洲)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