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专家称中国土地失控主因是地方政府不科学政绩观

2006年09月24日 09:07

    7月22日,北京国土局首次公布自2004年1月到2006年6月北京住宅项目土地供应情况和开发利用情况,两年半时间里,该市住宅项目用地总共供应5775.11公顷,截至2006年6月,扣除已完成开发的669.7714公顷和正开发建设的2258.003公顷,北京已出让的住宅用地中,还有2947.3356公顷土地尚未动工开发建设。 中新社发 鲁谷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9月24日电 据信息时报报道,在昨日的“土地失控谁之过”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中央对地根的严控信号越来越明显,未来地根的控制将排在银根之前,掐断地方政府的卖地利益冲动。地根控制主要表现为工地用地的控制,这在另一方面会影响住宅市场的发展。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博士敬东表示,从1998年开始,中国事实上已陷入愈演愈烈的第三轮土地失控。建城区面积增长速度超过了GDP增长的速度,土地陷入了粗旷性土地开发。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周一星认为,这种粗旷性的土地的利用,主要是因为政府粗放的市政设置。土地失控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有不科学的政绩观,“做强做大”产生了圈地现象。另外,土地出让金占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1/2,且出让金可不列入年预算,让地方政府自由安排。这些因素致使地方政府在卖地上很有冲动,市政府成了征地市场的一方。

  敬东透露,土地的失控主要就在于为了招商引资的大量工业用地的扩张,事实上政府很难直接从工业用地的出让中获得好处,因为政府在这些区域还要进行税收的优惠 。地方政府之所以热衷于做开发区等工业用地扩张,主要是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大量的人群,这些有助GDP的提升。(田桂丹)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