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市场观察: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等待到几时?

2006年10月24日 02:50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三日电 题:中国“两税合并”等待到几时?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最近有报道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草案已确定,将提交本月下旬的人大常委会接受审议。上月底,“两税合并”草案已获得中国国务院的原则性通过。

  这一消息,虽未经官方证实,还是引起了众多的“评头论足”。近几年来,“两税合并”在中国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明眼人都知道,合并是大势所趋,只是个时间表的问题。

  包括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内政部门,都极力主张及早进行税改。不少高官在一年多前就表示,“两税合并”的时机已经成熟,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迫在眉睫,时机已经成熟,不能再拖。

  财政部还算过一笔帐,如在数年前合并两税,由此减少的财政收入不过人民币两三百亿元。而现在实施,由于经济发展税基扩大,减少的财政收入将超过一千五百亿元,甚至会达到两千亿元。如果继续拖延,今后的难度更大。

  “两税合并”方案已讨论过多次,税率、过渡期安排等具体问题,都做了论证。普遍的意见倾向于,将法定税率确定在百分之二十四到百分之二十七,对外资企业的过渡期设定在三到五年,并将税收优惠转向以产业优惠为主。

  但由于种种原因,“两税合并”问题一直久拖不决。专家认为,对吸引外资影响的顾虑以及部门利益,成了“两税合并”迟迟不能出台的主要阻力。

  二十多年来,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成功。主流意见认为,中国成功的背景是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这一背景,还将导致更多的外资转移到中国来。这一趋势,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难以改变。税收因素,也难以阻止这一趋势。

  研究者认为,税收因素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这部分企业,因税改,可能会减少在华投资规模。但减少部分,中国本土企业完全可以补充上去。这样,在客观上,还可以造就一批中国本土企业。通过税改,给本土企业创造一个合适环境。从长远来看,这不是坏事。

  对于高科技、技术密集型企业而言,因其盈利能力强,税收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他们更在乎制度和法律的公平和透明。潜在的市场前景、廉价劳动力、稳定的政局,更为人看重。而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最缺乏的是大型、关键领域的技术设备。

  虽然外资快速进入中国,但在先进技术方面,中国企业还没取得优势。而且,大多数外国投资者并不是地道的“外国人”。“两税合并”后,国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际企业必须提高其在华的技术水平。随之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也会缩短内、外资企业在高端领域的差距。

  “两税合并”的利大于弊,此起彼伏的税改呼声已持续了好几年。主张改革的人希望,这漫长的等待能尽快结束。(完)


 
编辑:张明】
:::相 关 报 道:::
·两税合并迈出关键一步 内外资企业趋于公平竞争
·"两税合并"前奏 中国提高内资企业计税扣除标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