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高考改革该如何破冰? 大学校长评说高考新方案

2006年10月19日 08:13

  中新网10月19日电 《人民日报》消息,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等5省区近日公布高考改革新方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高考到底应该怎么改?应该凭借高考选拔出什么样的可造之才?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大学的校长,作为对高考制度密切关注的人群,他们对高考改革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

  高考模式日渐多元

  有关各方仍在探索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不断加大高考改革的力度:在内容上,一些省份可以自主命题,一些院校可以自主招生;在时间上,除在部分地方试验过春季高考外,现行的夏季高考各地时间也不尽一致。可以说,通过地方和高校的不断探索,高考,已经越来越呈现多元化态势。

  对此,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表示欢迎,他说,原有的“全国学生考一张试卷”的模式确实太过单一,高考越来越多元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反映,将对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蔡达峰表示,复旦大学去年开始试行主要依靠面试成绩进行自主招生,今后学校还将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一形式,为高考改革探路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庆大学副校长陈德敏则认为,高考的实质就是选拔人才,因此,不管模式怎么变,改革都应着重于“如何发现、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上。近年来,对一些省份、高校在高考改革方面的探索,教育部还是给予了不少支持,比如,重点大学招收“推荐免试生”的力度在逐年增大。陈德敏说,其实对高考改革需求最迫切的是重点大学,因为国家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大学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选拔、培养优质人才。

  增加平时表现比重

  避免一考定终身

  长期以来,“一考定终身”一直是现行高考制度的一大弊端。采访中,大学校长们一致认为,在高考成绩中增加中学生平时表现的比重,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改革方向。对海南等地在新方案中将会考成绩的10%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做法,不少校长表示了赞同。

  陈德敏说,大学在选拔人才时,应该重视中学生平时的表现,高考也应该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此外,对中学生的日常评价也需要改革,例如,对学生参加比较规范的全国或省级科技、文化、文艺等活动要进行比较详细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大学招生时,高考分数可以占70%—80%,其余则可以看中学生的平时表现。陈德敏还认为,对于特殊人才,高校也要开辟特殊渠道。他说,高考要尊重中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前我们在这方面考虑较少,许多中学生在课程压力下,兴趣和理想渐渐被泯灭掉了。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也表示,高考改革要更好地发挥它对基础教育的导向作用。如果学生在18岁以前接受的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将对他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兴趣、方法都产生不利影响。

  文理分科不太可取

  通识教育需要重视

  应不应该在高中阶段就进行文理分科?应该如何权衡高考中文理类科目所占比重?这也是大学校长们比较关注的一点。

  对于江苏省的2008年高考新方案,吉林大学副校长赵继表示忧虑,他说,只凭语数外成绩划定分数线,不利于弘扬科学精神,不利于选拔理工科人才。我们民族的文化元素里本来就比较缺乏科学精神,物理、化学能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增强大家对现代科技的理解。我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自然科学人才。同时,物理、化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和为学生自己幸福人生奠基两个角度考虑,理化教育都不可缺少。此外,过分强调原本是工具的外语的重要性,对农村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因为一般来说,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的外语能力要弱。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也认为,就目前的高考制度来讲,文理分开是最坏的一个办法,我们现在之所以缺乏大师级的人物,就是因为文理分开。

  改革需要稳步推进

  呼唤宽松外部环境

  虽然目前的高考制度存在不少弊端,但采访中,校长们也达成了一点共识,就是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它仍是一个比较公平合理的选拔制度。因此,高考改革“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要在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模式、录取标准上稳步综合推进。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表示,高考制度想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可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是影响高考改革的关键,因此短期内恐怕难以根本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如果各省都能建设一批优质大学,让更多的优秀学生有机会进入优质大学,高考改革就容易进行了。他透露,教育部曾让北大和清华考虑单独出题考试,但他们觉得在现实情况下不太可行,在全国几百万考生中,要有几十万名来报北大清华,这么大的工作量,哪个学校都承担不起。

  许智宏强调,不管高考怎么改,都必须尊重两点,一是真正为中学生减负,使他们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二是要把中学生的能力考出来,而不单是考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

  校长们认为,高考改革表面上看是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改革既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学校拿出“破冰”的智慧和勇气,也需要家庭教育观念、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考改革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董洪亮)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