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开发商私改合同给房产“减寿”30年 业主获赔8万

2006年07月18日 09:24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京华时报》报道,“中华家园”女业主狄某起诉开发商私自涂改合同,将原本使用年限为70年的住宅,改为使用年限为40年的配套用房。近日,北京市一中院终审认定开发商北京大宅房地产开发中心构成违约,判令其向狄某赔偿违约金近8万元。

  根据狄某的起诉,2004年5月21日,她与开发商签约,购买了位于宣武区的“中华家园”小区的房屋,并于当天交付了40万元的首付款。狄某说,开发商在收钱后,以到房地局备案为借口骗取了她手中持有的合同,将合同中约定的住宅用房篡改为配套用房,土地使用年限由70年缩减为40年。狄某遂起诉要求开发商按原合同交房并支付违约金。

  原审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判狄某败诉,狄某提起上诉。

  北京市一中院终审认为,根据开发商已取得的产权证的标注,狄某所购买房屋为配套用房,因此开发商无法将双方约定的性质为住宅的房屋交付给狄某。法院指出,开发商未经狄某同意,私自更改房屋性质及使用年限,致使双方无法按照双方约定交付房屋,已经构成违约,因而判决其支付近8万元的违约金。

  虽然狄某获得赔偿,但她要求开发商给予70年使用年限房屋的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对此,律师周正己说,开发商私自涂改住宅用途和使用年限,但房屋性质已无法更改。此时狄某可另行起诉要求退房,解除双方签订的购房合同,并要求开发商赔偿相应损失。

  名词解释

  配套用房,是指用于向业主提供商业、娱乐等配套服务的场所,为非住宅用房,常见于底商、会所、商业中心等形式,使用年限一般为40年。(孙思娅)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