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媒体建议将“红包账户”改造成医疗援助基金

2006年07月12日 09:13

  中新网7月12日电 7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卫生部赞同各地设立专项账户收缴医生“红包”、“回扣”,但由于该账户中的钱款存有争议,有关部门将于协商后对其使用进一步做出明确规定。对于这笔款项的处理流向,今天出版的新京报刊载文章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将“红包账户”中的灰色资金,改造成公共性的医疗援助基金,仿照“法律援助”的模式,用以救助那些身患疾病却因为经济拮据而徘徊于医院门外的人。

  文章表示,如果在“红包”账户的基础上,建立公共性的医疗援助基金,在患者针对病情和经济负担能力提出申请后,经过相关医院备书,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动用该基金,从而支持病人就医治疗。

  这样一来,将大大减轻医院在实施“免费人道诊疗”中的经济压力,从制度和经济上有效地提高其收治无钱就医患者的积极性。另外,作为医疗援助制度的一部分,似乎还可进一步规定,对于接受医疗援助的患者,有关医院只能收取成本费用,免去其他杂费。

  文章表示,医生在安身立命的同时,似乎也有同样的社会道义和人道使命。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医患矛盾凸显的现实情况下,把为世人所诟病的医疗“红包”改造成医疗援助基金,对于重新塑造医师职业和医疗机构的良好形象,缓解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便捷性。

  退一步讲,仅从“红包账户”的原始来源上看,恐怕除了将其用于公益目的之外,别无其他合法的选择。有关部门不能像对待普通的贪污犯罪一样,简单收缴国库了事,因为它本来就不属于国家财产。在无法退还原主的情况下,根据国际社会对于“灰色收入”的通行作法,将上缴的“红包”集中作为公共账户,投入医疗援助的公益事业,使其发挥“取之于患者,用之于患者”的功能,则不失为一条现实可行又避免社会争议的“治疗性”措施。

  文章表示,在现实还无法于一朝一夕间彻底消除“红包”现象的情况下,暂时退而求其次,把红包账户改造成医疗援助基金,进而建立起公益性的医疗援助制度,这对那些无钱求医的患者不啻是一个福音,而对社会的整体和谐也是大有好处的。(江渚上)

 
编辑:吕蓁】
:::相 关 报 道:::
·卫生部等出台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件指导意见
·卫生部支持在查处医药商业贿赂中设自查自纠账户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