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为国际道义抛洒热血

2006年08月02日 16:12

    8月2日,接运杜照宇烈士灵柩回国的专机飞抵北京南苑机场。北京时间7月26日凌晨,以色列空军袭击了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希亚姆观察哨所,造成包括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不幸遇难。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近来战火纷飞的黎巴嫩发生的与同胞有关的两件事让人情绪两极:欣慰的是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及时组织撤侨,让愿意离开的华侨华人得以远离灾祸;难过的是同胞杜照宇作为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血染焦土,为和平献出了生命。

  黎以冲突,看似同中国无关,海内外的华人原本只需站在国际人道主义的角度观之即可,但上述两件事让人深深感到,在当今时代,哪怕只是世界某一个小小角落里发生的事情,也需多给一些关注的目光了,因为那里穿梭着同胞的身影。

  在海外谋生的艰辛与荣辱,每一位游子都有深刻的体验;不管身在何处,游子们陷入困境时对来自祖(籍)国救援力量的渴望都一样地强烈。今年以来,所罗门、东帝汶、黎巴嫩三地的侨胞转危为安的经历足以使这种在危难时才有的渴望转化为持久的信任。

  这种信任既是游子的本能,更源于中国政府展示出的越来越强大的护佑能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道义——活跃在非洲的医疗队、头戴贝雷帽的维和士兵,都让当地人充满敬意。

  承担国际道义与责任,必然意味着付出与牺牲,中国应是已做好准备:在撤侨方面,没有应急机制、大国实力与风范,恐怕是很难做到;在维和方面,没有为世界和平做出牺牲的准备,谁会让自己的儿女到世界上那些最危险的地带去呢?

  自二战以来,中国为国际道义、世界和平而做出重大牺牲的例子已屡见不鲜,杜照宇的血不是第一滴,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滴。反而是某些大国的有关表现却令人遗憾。

  事实上,在中国人的文化里面,爱己及人是一种代代相传的道德观,这种理念植根于每一个中华子民心中。“王道乐土、天下大同”是历代主政者最重要的政治理想;不管国强国弱,“泽被天下、抚慰黎民”是每一位明君传承皇位时的教诲。

  今日世界,中国自然已非昔日之“中央帝国”,“天下”也已有了别样的含义,但中国人主动承担各种道义的精神素来就有,岂是他人教化才始具?至于方式,因时因地制宜而已。

  由此,那些曾经在承担国际责任方面指责中国者,应该噤声了吧。

  (摘自美国《侨报》7月29日社评)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