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健康资讯:糖尿病十大误区

2006年07月27日 13:59

    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你的血糖越界了吗?医学上对糖尿病有严格的规定。WHO最新提出的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为:

  1.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高于11.1mmol/L。

  2. 查空腹血糖时,高于7.0mmol/L。空腹是指早餐前,且至少8个小时内未吃含糖的食物。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

  满足以上3个标准中的任何一个,你就会被医生怀疑为糖尿病患者。而正常人在禁食两小时后,空腹血糖水平为3.9~6.4mmol/L。

  我们身体内有一套调节血糖的“机器”控制着这个水平。这个“机器”由激素、神经与肝组成。当你感觉饥饿时,肝首先会将储存在其内的糖元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循环中,给全身的细胞提供能量;而当你酒足饭饱之后,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于是血液中的血糖升高,此时,肝又把血糖转变成肝糖元储存在肝中以备需要。

  与此同时,身体内还有一系列配合缜密的调节血糖的激素。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蜜、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胰岛素则使血糖降低。它们之间既相互对抗,又相互调节。当血糖升高时,就会刺激胰岛素释放;而当血糖降低时,则会引起使血糖升高的这一类激素释放,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由于它们直接受着身体司令部——大脑的指挥。它们之间的微妙作用,使得血糖能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一旦你的血糖结果越界11.1mmol/L时,就说明身体的这套“机器”出毛病了.临床医学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I型糖尿病 全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0岁是个槛儿,一般30岁以前得。胰岛素治疗效果很好,少数在老年发病,病情一定较重,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II型糖尿病 全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于成年人,共同特点体型大多肥胖,起病较慢,病情较轻。此型糖尿病发病率很高,约占糖尿病发病人数的90%左右。

  致命的并发症 专家们经常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急性的可能致命,慢性的可能致残。

  慢性并发症 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脑大血管病变。最关键的原因是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日积月累而引起的一种改变,观其名就可见身体器官发生的损害。

  急性并发症 包括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低血糖反应。其中,第三种是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轻度会有心慌、手抖、饥饿、出冷汗等表现。严重时可昏迷、甚至死亡。

  治疗的“五驾马车”

  别让糖尿病影响我们的生活,更别让可怕的并发症出现,MH推荐目前临床医生相当认可的一套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法,它集心理、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注射胰岛素于一体。专家形象地将其称为“五驾马车”。

  ●情绪调理 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焦虑的情绪会使大脑发出指令分泌肾上腺素,进而指挥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升高。治疗糖尿病是一个很漫长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过程。尤其在手术后,糖尿病人的伤口很不容易愈合,很容易发生溃疡,就更需要情绪调理。   

  ●低糖饮食 血糖与进食量的大小和食物种类密切相关,所以得了糖尿病就不得不严格控制饮食。  

  No.1定时定量 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日消耗30~35千卡路里热量;中等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消耗35~40千卡热量;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需40千卡路里以上热量。每隔一段时间体重有较大幅度改变时计算一下,制订出下一阶段饮食方案。  

  No.2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营养成分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营养成分的15%。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为宜。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营养成分的30%,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6~1g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No.3少吃甜食少吃油腻食品 各种糖,不言而喻要少吃。餐后甜品、蛋糕也要少吃。甚至像哈密瓜、香蕉这样的甜水果都要少吃。一些含糖量少、水分多的水果,如苹果、杏子、不太甜的西瓜、橙子都可以适当食用。饮食应以优质蛋白质即动物蛋白(牛奶、鸡蛋、瘦肉)和粗纤维食物(蔬菜)为主。

  ●适量运动 MH 建议你选择慢跑、游泳、散步这些不会让人过度疲劳的运动。最好能坚持每周运动三次。

  ●注射胰岛素 如果你是Ⅰ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你是Ⅱ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较大剂量口服药物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好;如果你出现了严重的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如果你需要进行与糖尿病无关的其他中、大型手术,这时你需要胰岛素来帮助你。

  胰岛素是人体的一种激素,因此只要正确使用,它对人体是没有任何害处的。但其唯一的缺点是胰岛素必须通过皮下注射给予,因此使用时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即便如此,胰岛素治疗的优越性仍然是口服降血糖药物无法相比的。

  由于每个糖尿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每日所需胰岛素剂量也不同,胰岛素浓度分为两类:U-40(40单位/毫升),U-100(100单位/毫升)。在用注射器抽取胰岛素之前必须搞清楚自己使用的是哪种浓度胰岛素,否则后果严重。尤其第一次注射,必须在医生的监护下注射。注射后,一定要按时进餐,否则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现象。切忌口服胰岛素,一定皮下注射。

  ●血糖监测 选择家庭用血糖仪。新一代的血糖仪测量血糖越来越简易,采血方便;结果显示快速、准确;血糖仪本身具有储存功能,以便日后就诊时供医师参考。并且还能提供长期、可靠的售后服务及专业糖尿病咨询。另外买血糖仪的时候一般会赠送试纸,注意包装上是否明确标出有效期和保存方法。因为任何血糖仪的试纸上都含有酶的成分,所以试纸都应具有效期。一旦过了有效期或保存不当,试纸上的酶会失效,这样均会影响血糖测试的准确性。 

  推荐在空腹、餐前和餐后2小时测血糖。不同时间测定的血糖值有不同的含义,对饮食和药物及胰岛素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糖尿病十大误区

  误区1: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

   “祖传秘方治愈糖尿病”,“糖尿病可治愈,服药数月可治愈”……虽然所有人都期待这些广告宣传内容是真实的,但是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告诉你: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慢性代谢病。目前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是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2:中药总比西药好。

  首先感谢你对中医事业的支持,中医对治疗糖尿病的确有了一套独特的经验,对轻症病人也的确能缓解一些症状。但是,中药对有症状的患者难以奏效。如果坚决不愿意接受具有较强降糖作用的西药,很可能贻误病情。

  误区3:一旦打上胰岛素就终生依赖了

  胰岛素是身体正常分泌的一种内分泌激素,根本不存在用后会依赖的问题。  

  误区4:因尿多就控制饮水。

  糖尿病人常常感觉烦渴、多饮、多尿,有的人为了减少多尿而有意控制自己的饮水,这是十分有害的。如果强行限制饮水量,尿量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造成机体失水、高渗,加重病情。

  误区5:忽视运动疗法。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环节,适量而定期的运动能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状况,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能减轻患者服药的剂量。比如每日慢步行走1~2小时,每日可减少1~2颗降糖药。

  误区6:尿糖阴性说明病情已控制。

  正常人一般不会有尿糖,只有血糖增高超过 160~180毫微克/分升时,尿中才有糖。但是尿糖阴性可包括尿糖升高、血糖降低、血糖正常3 种情况,因而尿糖阴性并非一定是糖尿病控制良好。准确的指标是化验血糖。

  误区7:注重口服药物,不愿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用于I型糖尿病的治疗无可厚非,但有些人对胰岛素用于II型糖尿病的治疗却认识不足。近年来研究证实,II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早期治疗可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误区8:要控制饮食,尽量少吃或不吃。

  少吃或不吃,对于注射胰岛素的人很容易瞬间低血糖。可想而知,身体忽高忽低的血糖对健康不利。

  误区9:不进餐不服药。

  这样做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而危及生命。正确做法是当病人很少进餐或不进餐时,不应按平时的剂量服用口服降糖药,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来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不能随便停药。

  误区10:服药时间无讲究。

  只有严格按照医嘱来进行服药才能较好地控制糖尿病,这也是有些糖尿病人在长期服药时依然不能控制病情的原因之一。

(加拿大星星生活周刊)

 
编辑:葛嘉】
:::相 关 报 道:::
·健康体检有五禁忌
·第一时间阻截女性健康杀手
·健康资讯:别忽视了婚检的重要性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