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被污染的餐桌,背后是不纯净的心灵

2006年11月24日 09:10

    11月13日,北京一家农贸市场出售的“红心”鸭蛋。据悉,北京市场上一些所谓的白洋淀“红心”鸭蛋,是鸭子吃了掺有苏丹红成分的工业染料产出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此事进行了曝光。当晚,北京市食品办下令全市停售“涉红”鸭蛋。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唉,又来了,爆出问题的食品又加了一项。

  首先是鸭蛋,中央电视台披露河北部分鸭农人工制造卖价更高的“红心鸭蛋”,在饲料中添加有毒工业染料“苏丹红”。于是,鸭子下的蛋,蛋黄鲜红艳丽,吃进人体却能致癌。

  好吧,鸭蛋至少不属于生活中的常吃食品。岂料,本周翻开报纸,又见他们说鸡蛋也有问题。我心里不住嘀咕:上周刚买的鸡蛋会不会有“苏丹红”?打开一枚看看,所幸蛋黄呈淡橙色。不过,报上的食品安全监控中心专家也说了:“单从蛋黄颜色区分不出鸡蛋是否含有苏丹红,只能借助专业检测手段才能发现……”

  天啊。再想想,家里买的蛋没事,在外头吃的蛋呢?

  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普通市民的烦恼,人们变富裕了,食品安全形势却仍然不容乐观。记忆中,去年有含孔雀石绿的活鱼,带链球菌的四川猪肉,毒鳗鱼,毒菜,今年是红心鸭蛋、多宝鱼,中国每年都要经历至少一次食物恐慌。

  不能说当局对食品安全不重视,手段不坚决。在红心鸭蛋产地之一的河北,5000多只喂食了“苏丹红饲料”的鸭子遭到了集体扑杀。中国政府近年也尽力在食物卫生的立法上堵塞漏洞,但问题是执法松散,立法作用难以发挥。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个体户太多,造成执法难度。小规模的食品企业目的只是赚取微利,所谓企业品牌和形象他们根本不在乎。

  执法再难,当局依然有责任收紧疏漏的法网。事关食品安全和百姓健康,立法执法当局有必要加紧取缔,不能老是由媒体揭发。对于肇事者不能罚款了事(据说罚款通常在数千至数万元人民币之间),更要追究刑事责任,以对社会形成阻吓作用。

  然而,仅仅使用法律、行政管理和监督,恐怕很难有效掌控食品加工企业,更遑论广大的农业、渔业的参与者。要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答案最终恐怕要回到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消减城乡壁垒,建立农民自尊、自信、自豪的方面。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河北的农民将“苏丹红蛋”称为“药蛋”,自己从来不吃。同样的,过去爆发过毒鱼,毒韭菜事件,种植者自知产品吃不得,所以都是往村外卖,将安全隐患转予他人。为什么这样呢?农村增收困难、农民对城市人和现有体制缺乏认同,民间信仰的破灭,也许都是原因。

  中国古话说“抬头三尺有神明”,中国这么大一块地方,自古以来就不全用法典治理,而是由种种约定俗成的乡规,因果报应的民间信仰来维持社会秩序。进入现代社会,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力量应该来自不同社群间平等、相互尊重,个人对社会的认同感。

  被污染的餐桌,背后是不纯净的心灵。食品安全隐患是中国社会的一根软肋。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有删节;作者:韩咏红)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