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芯片创始人邓中翰:出去就是为了回来(图)

2006年07月07日 16:20

 

    资料图片:2005年12月6日,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新论坛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图为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首讲。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邓中翰,美国伯克利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三栖学者。曾参与研发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中央处理器第一代CPU,后在美国硅谷创建公司。但他毅然回到祖国,研发“星光”系列“中国芯”,彻底结束了中国计算机“无芯”的历史——

  邓中翰从小就喜欢罗大佑的歌,那些感性的歌词令他迷醉于星空,思绪进而投射到时间、空间和宇宙。他的梦想是做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认识并改造这个世界,“抱着科学睡觉”。1987年,邓中翰以优异的成绩从江苏南京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当年,科大的录取分数线超过了清华。

  本科的生活非常单纯,篮球、游泳就是全部的课余生活。但精力充沛的邓中翰却在老师的支持下,与其他研究生一道开始科学研究。后来,一篇用量子力学解释外太空射线对地球矿物质影响的论文在权威杂志《科学通报》上发表,邓中翰因此获得了团中央和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我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回忆这个奖杯。它使我突然意识到,普通学生创造出来的科研成果也会被社会采用。”邓中翰开始了解自己的价值。

  偶然意识到经济的力量

  1992年,邓中翰来到了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读物理学。这是怎样一所大学啊,仅他所在的系就曾经出了7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每天经过走廊,都能看见他们的照片,所以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在物理学领域做出贡献。”学通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理论的邓中翰又为信息时代的大潮吸引,向学校申请转到电子工程系。执著与坚韧让他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知识结构的转型,并以其独立设计和完成课题的能力“征服”了老师。

  1995年,邓中翰跟随导师去日本参加学术会议,因为护照问题滞留日本。等待签证的7天,邓中翰哪儿也没去,一直在繁华的银座路边默默凝视着行色匆匆的人流。“那是真正清闲的一个星期。漫步在都市街头,人群熙来攘往。我问自己,他们在忙什么?肯定不是技术。可除了技术之外,又有什么值得如此劳碌奔波呢?”从星空回望人间,邓中翰第一次接触和思考另一种此前从未重视过的价值观,“我发现经济是整个社会的推动力量。”邓中翰是个有强烈“入世”思想的人,他每时每刻都想有所作为。一周的思考,加深了他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不仅要有技术,还要将技术、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不仅该从学术上,更应该从宏观的社会角度去思考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回校后,邓中翰又选修了经济管理学专业,为从学者向企业家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至此,邓中翰也成为伯克利130年历史中第一位拿到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博士和经济学硕士3个横跨理、工、商学位的人。

  “那个念头来得如此迅猛和强烈”

  在IBM的一次面试中,面对考官“计算机技术的极限是什么”的提问,邓中翰的回答是“没有极限”,他被录用了。从1997年开始,邓中翰一边求学,一边加入商业公司进行实践。每到一地,邓中翰都会做到极至,成为这里的焦点人物。邓中翰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获得过“IBM发明创造奖”。在他的办公室里,如今仍保存着他在Sun参与设计制造的芯片。

  邓中翰十分谦和,他说自己没办法不谦虚,在伯克利有那么多大师,在硅谷有那么多优秀企业的创立者,在如此多的人类精英面前,自己凭什么骄傲?真诚的谦逊带来了人缘和机遇。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访问伯克利期间,校长田长霖将自己最得意的学生邓中翰推荐给他,周光召和邓中翰有过多次深谈,结为忘年交,并将他介绍给信息产业部。

  1999年10月,邓中翰受国务院邀请回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国庆观礼,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为李岚清等中央负责科技工作的领导讲述了硅谷及国际IT界的现状和前景。祖国的巨大变化和勃勃生机强烈地吸引着他,党和政府的爱才、惜才之心深深打动了他。“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祖国的强大做些什么。那个念头来得如此迅猛和强烈,让人难以招架,渴求得让人心悸,现在好像没有机会去体味那种激情了,有点怀念。”

  1999年11月14日,在北京中关村的一个小仓库里,邓中翰与来自朗讯贝尔实验室的张辉、惠普的杨晓东等人共同创立了中星微电子公司。他们赢得了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的第一批种子基金,后期的风险投资则由企业自主筹措,这是一家以硅谷模式创立的中国本土芯片设计企业。创业是艰苦的,为了节省资金,中星微的办公室里甚至没有暖气,公司创始人之一、现任副总裁张辉的手都开裂了,而此前邓中翰在硅谷创立的集成电路公司Pixim,市值已经达到1.5亿美元,前景良好。邓中翰却说,“我们这些人,当初出去就是为了回来的。”

  这颗芯真正属于中国

  流淌着浓浓的科学家血液的邓中翰却有着非常敏锐的企业家思维。中星微从开始便坚持填补市场空白而非技术空白,要做能够占领市场的产品而非实验室产品。

  通用CPU、存储器(Memory)芯片已经有Intel、三星这样的国际霸主,一个缺乏人才和市场运作经验的小公司,要在这几个领域向它们挑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而当时,被全球普遍瞩目的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正处于群雄混战局面。

  于是,中星微把切入点定位为研发百万门级超大规模专用数码摄像处理芯片。这种芯片可广泛用于数码相机、工业上的质量检测、生产监控及天文器械、医疗设备,还可应用在交通、银行、视觉玩具、通讯等方方面面,市场容量大。在未来3C合一的趋势下,占据了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市场高点,就有可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中国的芯片产业就会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壮大起来。

  从芯片定义到设计、流片、量产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电子推出中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走到了国际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领先位置。随后又与微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成功开发PC多媒体数码拍摄系统所需要的全部数码图像处理、压缩、存储和高速传输的单芯片。接下来,“星光二号”实现了视频音频固化一体并同步,结束了图像处理芯片的“默片”时代,被韩国三星、美国Creative等知名厂商的最新摄像头产品采用。2002年11月,第三代产品“星光三号”从PC领域延伸到智能监控领域,成为富士通生产的世界第一台手机控制的机器人的“眼睛”。2003年2月,“星光四号”成为国内第一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彩信芯片。2003年10月,具有一到四号全部功能的“星光五号”诞生。

  星光中国芯在攻克数字图像领域的老大索尼公司时曾经碰了钉子。“我们一共只谈了5分钟。”邓中翰回忆说,“当时我们为了原定一个小时的会谈飞到日本。但索尼主管一听说我们是做图像芯片的,马上就说,索尼有几百项这样的专利,没等我们说完他就赶去开其他会议了。”当时邓中翰只说了一句:“I will be back(我会回来的)。”4年后的2005年8月,索尼的多款笔记本电脑摄像装置开始应用中国芯!迄今为止,中星微芯片取得了在全球市场销量超过1000万枚的耀眼成绩,占据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国际市场份额的60%,这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的领域达到全球市场领先地位。邓中翰他们实现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几代人为之奋斗的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机密,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很艰难也很幸福。”回顾中星微的6年,邓中翰这样评价。在公司,邓中翰既掌握全局也关注细节,办公会上,他随口说出一个个工程师最近的工作量,那份细致让人既感动又惊讶;他非常了解他人,当别人尚不知道自己能力时,他已经把他“举”到一个最适合的岗位上去了;他可以生活得很精致也可以很粗糙,有时候不食人间烟火,更多的时候,连平民都不如;他的一席演讲能让人热血沸腾,恨不能豁出去拼了,但当群情激动时,他的冷静和清醒又能让人立刻意识到面临的问题。

  邓中翰现为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科协全国委员。2004年,36岁的邓中翰摘取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桂冠,并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邓中翰说,我在硅谷的时候也做研发,也做芯片,但是感觉完全不同。因为回到祖国后,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个“中国芯”的自主知识产权都是属于我们国家的。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依 荷)

 
编辑:王海波】
:::相 关 报 道:::
·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出炉 邓中翰捧走大奖
·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候选人:邓中翰
·中新通讯:邓中翰的“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中国芯片创始人邓中翰:中国情与“中国芯”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