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海外选才渐成趋势 跨国公司揽才瞄准中国留学生

2006年07月13日 12:14

  跨国公司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实施本土化人才战略。除了在中国本土招揽贤才外,一些外资企业将揽才触角伸向正在本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展开一场“就地取才”的争夺战。

招聘会开进外国校园

  今年6月,留日学生回国专场招聘会在东京举行,8家日本企业为其在华子公司招聘人才。由于岗位数量多,吸引了近300名中国留日学生前去咨询。据悉,几乎所有的职位都要求应聘人员具有相当高的日语水平。

  5月,在丹麦首府哥本哈根举办了一场类似的招聘会,约有14家知名丹麦在华公司抛出橄榄枝。据了解,这场招聘会主要面对留学丹麦,攻读技术和经济专业并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将赴中国的分公司工作。

  去年10月,在韩国SK集团本部也召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中国留学生网上专场招聘会。SK集团旗下通信、网络及建设各分公司分别开出人才订单,招聘涉及营销、贸易、财务、法务、公关、金融、行政、企划多个领域,目标锁定那些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的中国留学生。

  在海外招募中国留学生已成为跨国公司的一种揽才途径。在GE中国技术中心,1000余位研发和技术人员中25%是海归,他们多是通过海外招聘途径进入企业的。

语言优势是入选前提

  记者发现,所有进行海外招聘的跨国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将专业、语言、认同企业文化作为招聘的“硬件”。“我们重点考察中国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语言能力与认同企业文化是硬性要求。”LG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人事主管刘小姐直言。

  LG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大力提倡人才本地化,需要大量懂韩语、有海外留学背景、熟悉国内市场运作的人才,在韩留学多年、熟悉韩国文化的中国留学生自然是首选。他们长时间在当地语言环境中学习,不仅具有极强的语言优势,还能很快融入企业文化,这种优势是国内外语专业的学生无法比拟的。

  据刘小姐介绍,LG化学是从去年开始在韩国本土招募中国留学生的,对象为今年3月毕业的研究生。为选拔优秀人才,LG化学从去年10月开始就在其网站发布招聘信息,之后进行视频面试。

  目前很多韩资或日资企业都采用这种方式招募人才,致使国内的海归量减少,在中国很难招到合适的韩语或日语人才,“几乎每个在韩的中国留学生还没有毕业,手里已经拥有两三个OFFER了。”

海外选才渐成趋势

  目前,很多跨国公司都在考虑聘请海外留学生,储备国际化人才。由于海外业务的需要,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需要一批“技术+语言”型人才,为此公司考虑今年到海外招募留学生。现正与西班牙、葡萄牙、巴西、俄罗斯等地的中国留学生联系,希望从这些地区物色人选。

  据了解,到海外招聘中国留学生并非跨国公司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也正走出国门,向海外留学生伸出橄榄枝。

  去年2月,由工业、教育、卫生、开发区等系统25个单位组成的天津市海外人才招聘团,分别在英国、德国和法国举办了多场人才招聘会。10月,杭州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银行和企业组团赴美国的华盛顿、旧金山、波士顿和加拿大的多伦多、渥太华,推出几百个岗位,并给予最高年薪50万元人民币的待遇。

  同年,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在纽约举行“留学人员招聘座谈会”,带去了近千个就业机会及100多个工作项目,介绍给有意归国的留学人员。

  不定期地组团赴海外招聘,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络处,与海外留学生组织签定共同推动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协议……通过这一系列动作,上海市已经把纳才工作做到了国际的前沿,在“一线”配置全球人才。 (来源:人才市场报 作者/梁杰)

 
编辑:王海波】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