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如烟:暴利背后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

2006年11月24日 15:36

  “在调查中却意外发现,不少烟民在尝试了自称是香烟替代品的戒烟产品“如烟”之后竟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甚至有人因此不得不上医院打吊针”这条消息令人震惊。

  半年前,我的一位同事常常叼着如烟,看上去非常酷,每次开会,他那“无烟之烟”必受关注一番。“如烟”由气流传感器、大功率集成电路、高频超声发声器、雾化腔罩等微电子元件构成;“如烟”是一种电子产品;是戒烟产品;是香烟替代品……不过,后来我向他取经如烟效果如何准备送人时,他却说,没有啥用,如果没有买不要去买,他说烟戒了,这个也会上瘾的。

  我的这位同事常常咳嗽,至今没有好过,听说上周还连续挂了一周吊瓶,但似乎未见效,咳嗽仍然持续。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如烟的后果,结合报道的情形,这种怀疑又多了一层。我最终没有买“如烟”,我得感谢这位同事的忠告。但我对“如烟”的好奇却没有削减,在杭州如烟的广告除了大媒体上发布外,一些写字楼的电梯中也全是,“如烟”如烟一般围绕着你身边。这种轰炸式的广告与之前的三株、红桃K的广告宣传一样,取得了不俗的效果,让烟民趋之若骛。

  “如烟”业已成为戒烟界的枭雄,一枝独秀。目前我国有近3.5亿烟民,并且正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据有关数据显示,在这3. 5亿烟民中,就有15%的烟民有戒烟的打算,这对于新兴的戒烟市场来说,前景相当乐观。据“如烟”公司网站公布,至今年9月底,“如烟”在短短一年内市场销售额达到近10亿元。

  “如烟”令人深恶痛绝之处在于,它竟然也含有高浓度的尼古丁。按照常理如此之高的尼古丁对人体的危害可想而知。尼古丁含量达到1.2-1.8毫克就可以毒死小白鼠。我们知道,如烟的目的是从高到低降减尼古丁含量,最终戒烟。以一般常识来看,如果烟民从最高的一天五包烟吸食量按计划的减少,到最后是否也能戒成功?

  从“如烟”公司的声明来看,虽然其否认了如烟所含尼古丁比普通香烟高的质疑,但其并未否认含有尼古丁的事实。(“如烟”一只烟弹相当于一盒(20支)普通香烟,一只“如烟”烟弹的尼古丁含量(高浓度18mg)相应地低于一盒普通香烟(20支)的尼古丁含量(1.2 mg×20支=24 mg),不应与一支普通香烟的尼古丁含量(1.2 mg)相比。《京华时报》11月22日报道)

  尼古丁(烟碱)属于危险化学品,必须受中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监管,包括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显然,尼古丁的使用要受法规的严格约束。根据卫生部门的法律法规,这个产品必须要到卫生部门作安全性和毒理试验,对这个产品的生产环境、对人吸了该产品以后有没有危害,也要作卫生学和临床实验。然而,这样一种涉及人体生命安全的产品竟然全然没有通过相关部门严格监测。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问题。有消息说,中国疾控中心的检测报告要到今年12月底才能出来。

  但现实中,“如烟”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怪胎”,找不到一个部门可以监管的。据2006年11月24日的《东南快报》:如烟既非餐饮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无力管;工商部门认为是烟草管理部门的事,烟草部门却说不属于烟草专卖产品。总之,“如烟”产品引发的诸多法律漏洞已经成为一个事实。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为出现众多的“高科技”、“新型”产品而兴奋,看报纸、看电视、看网络全是这些新产品。很多东西与“如烟”一样,也是“怪胎”,只是怪的手法不一样,而消费者却常常因其“怪”而受害。“如烟”让我们迷惑,我们要怎样对待这类“新产品?为什么我们的监管那么无力?

  在没有出事前,很多新产品永远标谤为“国际先进水平”、“国际接轨”等等,行销一时。一旦问题暴露,我们却发现所谓的国际接轨的产品竟然会是害人不浅的玩意,甚至于未经有关检测,我们的监管部门竟然全然不知。对待类似于“如烟”这样的新产品,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因为,生命是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在这类新产品的暴利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对生命健康权的极端漠视。(来源:民营经济报)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