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通讯:互联网催生新诗坛 汉语诗歌从消失到归来

2005年09月17日 18:58

  中新网上海九月十七日电 题:汉语诗歌从消失到归来

  中新网记者 孙璐

  在花边新闻、口述实录统治了人们阅读习惯的今天,还会有诗人吗?

  今天下午,记者在复旦大学就见到了这么一些依然执着于写诗的人们,他们在此召开盛大的聚会,庆祝“复旦诗歌日”的举行,并为中国诗歌界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学院派诗歌系列从书《复旦诗派诗歌系列》举行隆重的首发仪式,这在今日诗歌日益处于边缘化的中国内地文坛不啻为一件盛举。

  从渐渐消失到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出现在读者们的眼前,记者在之后举行的研讨会上采访得知,一度迷失的汉语诗歌也许已经归来。

    诗歌热的前生今世

  复旦诗社,中国新时期的第一个大学生组织的诗社,它的境遇可谓极具代表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它在中国高校中的名气很响,诗社的主要成员对于当时大学生的影响力不亚于今年的周杰伦。

  一位当年的复旦诗社成员这样回忆道:诗社经常组织诗歌朗诵会,只要在中央食堂一贴出海报,当天下午三四点钟,同学就开始抢占座位,晚上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连门窗边、走廊里全站满了人,没有哪个著名诗人我们不知道,没有哪个同学的床头不放一本或几本诗集……

  时移事异,今天的诗人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诗的太阳在中国内地已经日薄西山。“诗歌渐渐变成少数诗人自己写、自己看、自己评的奢侈品,而诗人也渐渐沦落到被遗忘的边缘。”此间诗人的话准确地指出了诗的处境。

    汉语诗歌全球预热

  然而,随着全球范围内“汉语热”的升温,汉语诗歌在境外却找到了更多的支持者。

  “在欧美等地有很多的国际基金会,它们对文化、诗歌的重视保持了优秀的诗歌传统。这也是很多汉语诗人纷纷出国搞创造的最大原因。” 此间有关文学评论家表示,在他看来,文化能改变人的气质,但是如诗歌这种的高雅文化对人的改变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而不能奢望快餐文化般的效果。它就需要人们的耐心,也需要社会基金的关心。  

  专家认为,现在的上海,高雅的文化活动一个连着一个,并且产生了一大批追随者。在不久的将来,诗歌也将占据这样的地位。

    互联网催生新诗坛

  此外,与会专家与诗人们同时表示,互联网的崛起为汉语诗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现代工具,互联网使一度被读者遗忘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重新面向了读者,并且通过BBS、论坛等方式,直接与读者对话。”此间专家告诉记者。以前一首诗要被人们看到,只能通过一些文学刊物,经过各种筛选才能发表,而在网络时代,好诗歌被淹没的可能性实在小而又小。

  “进入二○○○年后,中国真正的诗坛,其实已经移栽到了网络。”此间专家说。

 
编辑:李淑国】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