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沦亡——1931年9月18日,当时驻扎在我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沟南满铁路一处,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造成大量伤亡。
——我们该怎样纪念历史
毫无疑问,九月十八日,这是一个耻辱的日子。
七十四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军人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村一段,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随即向沈阳东北军精锐第七旅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日军袭击了北大营火药库,守护火药库的众多中国士兵从睡梦中惊醒,来不及着装,便被射杀、屠戮。
东北陷于水深火热
完全可以想象,七十四年前的这一天是怎样一个耻辱的日子,驻北大营王以哲旅数逾万人,却被日军铁路守备队第二大队五百人一举将营地攻占,王旅仓惶溃退。
十九日,日军占领了整个沈阳城。接着,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东北三千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日本关东军此时在东北的兵力只有万余人,而东北军留守东北的有二十余万人,另有公安、警察部队若干。
血水化成了泪水,惊恐淹没心灵。炮火之中血肉模糊的士兵,刺刀之下受尽凌辱的妇女,睡梦之中身首异处的平民……人们在战火硝烟中苦苦祈祷和平,不是为了信仰,而是为了生存。即使时光已经飞逝了整整七十四年,鲜血、泪水和屈辱织成的画面仿佛仍在眼前,对于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来说,那段历史已经惨痛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
沉痛的刺耳警报
七十四年后的这一天,沈阳市的上空将再次响起警报声,以此志死者之哀,亦志反思之痛。我们确实需要更多地以这种方式来纪念那段苦难史实。这样说是因为,如今很多人已经开始淡忘了那个耻辱的日子,一些同胞以“九一八”为吉日,庆祝开业,庆祝婚嫁。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把二战中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很难想象,铭记沉痛历史的刺耳警报,其中夹杂着新人携手、商店开张的喜庆鞭炮和日本军刀、军服的阴魂,这是一种甚么样的场景?
淡忘者之中甚至包括了教育部门。不仅是选择“九一八”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中小学校少之又少。还包括我们的青少年乃至中年,对那段历史能了解多少?有多少人能说清楚战争为甚么不是在边界上或海洋上,而是在沈阳和卢沟桥发生?前段时间北京晚报与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联合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市民不知道“七七事变”发生在哪一年,一成半的被访者不知道“七七事变”是怎么回事。详见
更不可思议的是连学生课本中有限的一点抗战内容也正在消失,《狼牙山五壮士》从上海、湖南出版的小学教科书中被删掉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也从五年级的课堂用书贬至“自读课本”。有关人士的解释是“完善生命教育的需要”。那么,甚么样的教育才能符合“生命教育”的要求呢?看来我们只能教育孩子,中华民族以后再遇到外敌入侵就“立即缴枪投降”一途了。
毋忘伤痕 激励自强
“九一八”事变距今七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距今只有六十年,这只是“弹指一挥”的历史瞬间,亲眼见证过那段历史的老人在世的还很多。而现在却有人开始忘记了。我不知道,淡忘战争的伤痕、屈辱的历史,拋开民族气节和精神操守,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精神还如何塑造?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强盛还靠甚么?
我之所以把“九一八”这个日子称之为耻辱的日子,是因为在这个日子里曾经发生的事情,有着浓重的屈辱色彩,有着刻骨铭心的伤痛;是因为在这个日子里,有些太多的内涵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纪念这一时刻,绝不是为了宣泄仇恨,而是为了尊重和缅怀历史,牢记历史创伤;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教育激励后人不要忘记那个时代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和痛苦以及那个时代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避免历史重演,才能真正理解中华之伟大,和平之珍贵。
来源:香港《文汇报》 作者:张世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