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假记者何以能成社会公害?

2005年09月27日 08:17

  打着“中央刊物”的旗号,这边诈骗群众的财物,那边又向政府部门开出条件敲诈勒索。日前,一个盗用作废刊号非法出版刊物,并假冒记者大肆敛财数百万元的犯罪团伙,在浙江丽水行骗时被当地公安机关查获。(《新华网》9月23日)

  近年来,假冒记者明目张胆地进行非法敛财和敲诈勒索的现象,逐渐呈上升趋势。媒体对假记者的报道屡见不鲜:辽宁一农民冒充某杂志记者行骗被判刑2年;前不久,5名自称为“国务院内参”的假记者,在山西省蒲县某煤矿行骗时被刑拘……甚至在一些地方,假记者行为异常猖獗,已经渐成社会公害———仅山西省2004年就取缔非法期刊社、工作站、记者站21个,移交和警方抓获的假记者17人;临汾市查处5起以境外期刊和其他媒体记者身份进行非法活动的案件。(《新京报》1月9日)

  假记者何以能成社会公害?窃以为,主要原因有二。

  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在法制社会建设进程中,新闻舆论监督的层面越来越宽、作用正日益凸显。这不但使记者在公众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迅速上升,也让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假冒记者实施犯罪行为背后的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和部门,不能正确面对自身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千方百计遮遮掩掩,这时恰逢假记者前来行骗,一个要“捞”一个要“送”,结果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实际上,假记者的行骗手法并不难辨别:先以媒体曝光要挟,进而摆出大刊物记者的架子,吹嘘自己能够摆平,诈骗当事人或单位领导进行直接现金交易等等。其之所以屡屡得逞,正是那些被敲诈对象心中有“鬼”,心甘情愿地“被骗”。这就为假记者的泛滥成灾提供了温床。

  (来源:中国青年报;陈一舟)

 
编辑:邱观史】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