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折多为圈套应货比三家 消费者呼唤明码标价

2005年09月29日 13:46

  中新网9月29日电 今日出版的《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评论文章称,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上各种促销活动愈演愈烈,打折、返券、返现、抽奖、限时抢购等等不一而足,几乎到了“无店不打折,无店不促销”的境地,更有的甚至常年打折,让消费者搞不清楚商品或服务的真正价值所在。

  有关专家指出,这些促销行为可能诱导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违反了明码标价的规定,破坏了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有的甚至涉嫌价格欺诈,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成为妨碍构建和谐消费环境的消极因素。

  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单位日前的“消费者眼中的促销”网上问卷调查活动显示,46.9%的消费者容易受到商家促销活动的影响,他们有的会在促销时买得更多,有的甚至只在促销活动期间购买,这正是商家每每推出各种促销活动总是门庭若市的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68.4%的消费者回答“商品的价格在促销前已被商家提高”。此外,超过半数的消费者最担心“促销商品已过保质期”,他们担心商家在促销活动中销售劣质商品。一些商家常年对多数商品打折促销时,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认同“这是商家炒作自己的手段”的比例最高,为74.1%。此外,约半数消费者认同“市场竞争激烈,商家不得不为之”的说法。约有45.8%的消费者认为“商家的做法涉嫌价格欺诈,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消协组织也不断接到消费者投诉“假打折”,反映不少商家存在“借打折之名,行欺诈之实”的情况,这类商家主要是在促销活动时先虚构促销前的价格,再通过相对低的折扣吸引消费者。

  对于大家深恶痛绝的假促销,半数以上消费者明确主张向假促销开刀,这说明,大部分消费者并不认同商家目前的促销方式。据了解,德国等国家对商家打折促销活动有严格规定,不能随便打折。通常,商家一年只能打折两次,且每次都有时间限制,打折商品的原价还必须是过去几个月的平均销售价格。当问及消费者如何看待国外这种定期限时打折规定时,调查结果显示:78.6%消费者回答“值得借鉴”。可见,绝大多数消费者希望国内借鉴这一规定,以规范目前各种各样较为混乱的促销手法。

  调查还显示,多数消费者喜欢商家搞实打实的打折促销,反对搞一些不明不白的促销活动,明确主张有关部门对促销活动予以监管。由此可见,对于我们尚不完善的商业规则下,首先要做的是,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打击促销活动中的价格欺诈和误导消费的行为。建议早日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严格的促销行为管理规定,严令禁止误导和欺诈消费者的促销行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促销活动中虚假宣传的监控,及时将商家不法行为告知广大消费者,避免更多的消费者上当受骗,这一点中消协已经做出了表率。需要有关行业组织做的是,要积极倡导行业自律,督促商家落实明码标价的规定,要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为广大消费者创造诚实信用的购物环境。

  对于目前的消费环境,消费者应听听中消协的建议:理智参与商家的促销活动,不要一味追求低价,要考虑促销商品是否符合自己需要,避免受到促销误导冲动购物,做出超出消费能力和实际消费需要的购买行为。同时还要警惕虚构原价假打折,避免价格欺诈。货比三家永远是一个有效的武器,面对不同商家的促销价格,消费者必要时货比三家,对商家低价促销的自我宣传保持高度警惕,避免落入商家精心设置的价格陷阱。

  对于非常流行的抵御返券式打折,消费者必须明白高返券只是商家玩的数字游戏,尤其是返券中设立附加的限制规则,往往使消费者陷入循环购物怪圈,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惠。消费者实在忍不住打折的诱惑时,记得一定要索取票证,并要求清楚地标明购买时间、产品名称、数量、等级、规格、型号、价格等重要信息。发现虚构原价、虚假宣传等问题,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向当地工商、质检、价格部门反映,或者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乔国栋)

 
编辑:王菲】
:::相 关 报 道:::
·警惕节日虚假返券打折 促销产品也应享受“三包”
·香港一旅行社职员在迪斯尼门口打折售票面临起诉
·折扣楼盘活跃 专家提醒购打折房考虑实际需求
·涉嫌“侮辱消费者” 麦当劳跪求打折广告受质疑
  相关专题:2005年“十一”黄金周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