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软实力”提升:自然挥洒表达才真正有实力

2005年10月10日 11:18

  中新网10月10日电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王晓晖的文章指出,当“软实力”真正由内而外地流溢,成为中华民族生命力的自然挥洒,成为中华文化魅力的自然表达,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相当阶段拥有的自然辐射力时,中国的“软实力”才真正有了实力。全文如下:

  中国文化节在美国开幕不同凡响,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文化将面对面地与美国人民交流。这一中美文化交流史上迄今规模最大的活动把“软实力”概念前所未有地爆炒了一番。

  一时议论纷纷。有赞叹:中美文化和谐对话。有反问:中美难道不应把手拉得更紧一些吗?有欣喜:中国软力量提升等来重要契机。有建言:应建设强大而温和的中国软力量。

  15年前提出的“软实力”概念,终于不再生僻。

  我们发现,在韩剧《大长今》婆婆妈妈、缠缠绵绵之中,中国人认识了韩人性格和韩国文化,与此同时,韩国手机和汽车更热销了;日本政府也早已提出,21世纪是“软实力”较量的时代,单凭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拼斗,已难赢得各国尊重。日本饮食业更提出“软实力”战略,希望以“生鱼片”和“寿司”为先导,开辟外交新局。而美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和军事霸权,也掌握着最大的媒介和文化霸权。西方的媒体“软实力”远超其经济“硬实力”。

  我们回首,26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4%,综合国力的增强改变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但其间,我们却鲜有美国大片、法国时装、日本动漫、韩国连续剧那样的大动作。

  我们认识到,不仅文化大国严重“文化入超”,“中国故事”更被别人讲述:先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再有能源危机,中国“饿虎”;又有军力猛增,“中国威胁”。

  我们希望,中国的智慧与韵味这些饱含硬度与质量的“软实力”,也像“生鱼片”和“寿司”一样,化作“魅力导弹”与“认同航母”,为中国发展赢得时间、空间和持续的动力,为“中国制造”赢得市场,为消除“中国威胁”的摩擦力增加润滑剂。

  “软实力”热潮就在眼前,但必须切记,“软实力”不是“硬实力”的搭卖品,不仅仅是为了给“硬实力”搭台唱戏,不仅仅是“硬实力”的匆忙过门和场间的滑稽调侃。没有软件的硬件也硬不到哪里去。物质的发展没有文明的充盈也走不了多远。“软实力”的建设首先是为了强身健体、自我完善、文明的传承和繁衍。

  应该认识到,“软实力”不仅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姿态和装饰,不仅是为了减少外贸摩擦力、国际环境压力、和平崛起阻力的手段和武器。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沿革,积淀恢弘博大,以民为本,以和为贵,温和圆融醇厚,有大美而不自言。在学习把自己的“软实力”作国际表达时,无须心浮气躁,急功近利。

  当“软实力”真正由内而外地流溢,成为中华民族生命力的自然挥洒,成为中华文化魅力的自然表达,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相当阶段拥有的自然辐射力时,中国的“软实力”才真正有了实力。

 
编辑:邱观史】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