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社通讯:"神六"上天 中国航天老专家话沧桑

2005年10月12日 19:08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二日电 题:“神六”上天 航天老专家话沧桑

            作者 马海燕

  今天上午“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几名老航天专家回忆起几代领导人对航天事业的关怀感慨万千:“之所以有今天的成果和我们的整体团队意识,和国家各方面的支持、领导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

  卫星应用中心原党委书记夏炎为航天事业工作了近五十年的时间。在今天的TOM网站在线访谈中,他回忆起一九五八年时聂荣臻、陈毅视察时说“你们把卫星遥感搞出来,我们搞外交的腰杆都硬了”的话还很激动。

  航天十二所原副所长刘春田也还清楚地记得陈毅的风格:“历史上几大元帅都去视察,甚至打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陈毅拍胸脯给我们说,你们放心打,打不出去,我去给人家赔礼道歉。”

  “我们的‘神五’技术曾经出现问题,当时中央首长特别重视这件事,宁可晚一点,也要把问题搞清再发射。我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特别严格,确保万无一失,所以我们的成功率就高一点。”刘春田还能记得“神五”的发射时领导人的原话。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增田,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了十一年。他至今还能清晰地对记者回忆起“东方红一号”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发射时的情形。“播放东方红乐曲,当时从技术来讲也是比较困难的。全国上下为卫星的发射成功大力协同。记得有一个电影纪录片大家可以看到当时发射的情况,通讯畅通了,隔着不远的电线杆就有人站岗。”

  刘增田谈到中国搞卫星最大的体会时仍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想搞航天,高风险、高投入、有理想而且条件艰苦。”“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几十年了,当初都是戈壁滩,当时我们在的时候有的点只有几个人,收份报纸和信都是很难的。”

  今天各个参与试验和发射的公司提倡的“团队意识”,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航天人中就有体现。“一九六0年的时候,没有吃的,都饿得浮肿,中央经委从青海调黄羊,从南海调鱼,从沈阳调苹果、大豆,科技人员能吃这些东西,我们搞行政的不能吃,这是一条纪律。就是保证科技人员的饮食,他们身体好了,我们服务好了,他们一心一意地把成果搞出来,就是我们的成果。” 夏炎谈到航天人的团队精神时仍然感叹。

  一九七九年之后转到院校工作的刘增田主要也是为基地培养测量、控制、通讯人才。他很高兴地看到现在他们培养的学生遍布各个基地。“这个行业像我们来说确实是很年长的,包括一些总师都七、八十岁了,现在确实需要一些年轻人。”(完)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