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探访湖南曾国藩故居:唯一保存至今的"乡间候府"

2005年10月14日 06:45

  中新社娄底十月十三日电 题:探访“乡间候府”富厚堂

  作者 刘双双

  座落在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系中国唯一保存至今的“乡间候府”。尽管是十一黄金周过后,静寞的庭院楼阁却因这位湘军的缔造者、晚清同光“中兴第一名臣”不朽的魅力,游客不减。

  始建于清同治四年的富厚堂,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四十年的风霜雨雪。曾国藩在同治三年封为一等毅勇侯,深居乡野的富厚堂因此成为了曾国藩的“乡间候府”。

  不似想象中豪华气派,深秋时节走进群山环绕中典型晚清江南民居风格的富厚堂,简约而不失庄重,古朴而不失大方。占地四万余平方米的古宅,土石砖木结构,一色的青砖灰瓦。导游告诉记者,堂堂“候府”不见金碧辉煌,正是曾国藩“作官以不要钱为本”之八本思想的最好印证。

  走进正门,富厚堂全貌便尽收眼底:八本堂是正宅,思云馆是曾国藩住所,求阙斋、归朴斋、艺芳馆为藏书楼……虽然当年“毅勇侯第”的金匾和门前飘扬着的大清龙凤旗与湘军帅旗已不复存在,这些名号还是将主人的志趣与情怀昭显无遗。穿行屋间,也还能看到几件传统的家俱和这个家族显赫的家谱。

  在富厚堂的建筑群中,其精华在四座藏书楼,它是中国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私家书楼之一。藏书楼经曾氏一代又一代人的苦心经营,到民国期间都保存完好。求阙斋、归朴斋、艺芳馆里以及思云馆都曾收藏着曾国藩、曾纪泽、曾纪鸿夫妇,甚至于曾国藩第四代孙女曾宝荪所藏、涵盖经、史、子、集和各个地方志及外国科技文化等类别图书三十多万卷,堪与中国近代四大藏书楼齐名。

  这里也曾是一所家庭学校,藏读结合,诗书传家,代有名人。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曾纪鸿自学成才为著名数学家;孙辈曾广钧二十三岁中进士,入翰林;曾孙辈乃至今日后裔大都出国留学,成为驰名中外的学者专家……

  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书铸就了曾国藩的文化人格,并使这样一个智者终成大业。生前封侯拜相,满族荣华,死后他留给后代一楼富厚的藏书和他秉承的“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曾氏治家八字诀。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两位政治家毛泽东与蒋介石,均对他极为推崇。毛泽东曾言:“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蒋介石当年更是用其《爱民歌》来训导黄浦军校学生。

  如今,珍贵藏书大部分被收藏于湖南省图书馆,有的被曾氏后人带到了海峡彼岸。记者踩着吱嗄的木楼梯走上藏书楼,静静的阁楼书去楼空。但置身其中,仿佛仍能闻到幽幽的书香,这与永远不会消逝的湘军统帅的威风一起赋予了富厚堂最大的灵性。

  尽管曾国藩的功过是非有争议,人们对于这样一个儒者和他留下的文化遗产却不容质疑。随着曾国藩研究热的升温,这个沉寂乡间的故居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踏访。导游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如今已着手整体规划开发保护曾国藩故居,昔日书山书海的盛况指日可现。(完)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