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坚信成功永远是硬道理 张庆伟:永远都是新起点

2005年10月17日 07:08

  中新网10月17日电 (特约记者 张春雷)在中国众多的名牌产品中,中国载人飞船“神舟”及其运载火箭“神箭”独享特别美名——“中国第一世界名牌”。如此巨大的荣誉,令全世界对“神舟”、“神箭”的主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给予更多的关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一家有着光荣历史、创造了辉煌业绩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在她49年的历程中,书写了震惊世界的“两弹一星”成就,记录了成功发射六艘飞船、六十多颗国产卫星和28颗国外卫星的骄傲。如今这个神奇单位的领军人,就是张庆伟。

  张庆伟27岁与中国航天结缘,之后17年期间中国航天的许多重大事件,可以说都有张庆伟参与其中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他更是先后担任了长征二号F火箭副总设计师和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等要职。在一次次攻关与成功之中,张庆伟尽情抒发着自己的青春豪情。

  从最不起眼的小事做起

  1961年11月,张庆伟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1978年,高中毕业的张庆伟怀着当飞机设计师的梦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在那所以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高校里,张庆伟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后,张庆伟1982年8月大学毕业来到航空工业部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603所)。

  三年后,渴望“充电”的张庆伟再次回到母校,攻读飞行器设计控制理论及应用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8年3月,在国务院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中,航空工业部和航天工业部合并成立了航空航天工业部。4月,张庆伟硕士毕业,他做出了影响自己一生的选择——来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在火箭总体室开始了参与火箭的研制。

  再难也不能让车轮倒退

  对中国航天人来说,1996年是一个“多事之秋”。这一年的2月15日和8月18日,长征火箭两次发射外星失败,先是长征三号乙火箭首飞坠地爆炸,后是长征三号火箭未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接连的发射失败使中国航天的国际声誉受到了重创,部分已签订的发射合同被取消,严峻的形势把大家逼到了 “失败不起,没有退路,只能成功”的地步。

  这年8月,35岁的张庆伟走马上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并在上任不到半年的情况下,担起了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责任人和发射队队长的重任。这是继1996年两次发射失败后以该院为主研制的长征火箭首次恢复发射卫星,国外舆论甚至评论说,中国航天人在西昌孤注一掷,如果这次发射再失败的话,则意味着中国的航天发射技术倒退了十年。

  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耸起。张庆伟和同事们凭借果敢与努力,终于成功地将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打赢了长征火箭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一战,为同年长征火箭后续5次发射连获成功开了个好头。

  在1997年长征火箭“六战六捷”战役中,许多航天人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一鼓作气,张庆伟刚刚从西昌返回北京的他,又被任命为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亚太二号R卫星发射队的队长。1997年10月17日,同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张庆伟和同事们圆满完成了“长三乙”的发射任务,将亚太二号R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取得了长征火箭第48次发射的圆满成功。

  1998年8月,张庆伟担任了航天总公司总经理技术业务助理。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激起了全国人民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暴行的极大愤怒。当时张庆伟正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执行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的任务。面对霸权主义的公然挑衅,张庆伟和发射队员们把对美国暴行的极大义愤转化为做好发射工作的强大动力,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两天后,张庆伟和全体发射队员不负众望,实现了长征四号乙火箭首次发射的圆满成功,在特殊时期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在美国导弹袭击我大使馆事件发生后不到三个星期的时间,美国以考克斯为代表的一小撮反华政客,又无中生有地炮制出一份罗列中国窃取美国导弹火箭秘密的文件——《考克斯报告》。面对无耻的造谣,张庆伟用“非常气愤”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愤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以长三乙火箭故障分析为例,驳斥《考克斯报告》。他指出,长三乙火箭在1996年2月15日首飞失利后,自己作为火箭故障审查委员会成员,参与了故障分析。经过大量的遥测数据分析和地面试验,最终确定故障原因是火箭惯性平台中的一个集成电路焊点质量问题。中国航天专家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找到了发生故障的原因。所谓美国公司帮助中国找到卫星发射失败的原因,完全是空穴来风。

  事实是对谣言的最好回应。1999年8月2日,张庆伟又带领参试人员成功地进行了中国新型远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再一次壮了国威、军威,同时也为建国5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中国航天事业以自己的实力无可辩驳地痛斥了《考克斯报告》的无耻谎言。

  坚信成功永远是硬道理

  1999年4月,张庆伟被任命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筹备组成员。7月1日,38岁的张庆伟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分管集团公司导弹武器型号、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的科研生产任务。

  集团公司成立伊始,以运载火箭为首的型号科研生产任务便异常繁忙。1999年下半年,长四乙火箭和长征二号F火箭分别成功地将资源一号卫星和神舟一号试验飞船送入太空。2000年,“长三”、“长三甲”、“长四乙”等火箭更是一同上阵,相继要进行5次卫星发射。2000年,张庆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发射基地度过的。一年里,他先后十余次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亲自指挥将中星-22号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以及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成功地送上了太空,取得了新千年的第一个“满堂红”。

  2001年12月,就在张庆伟刚满40岁的时候,他担任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党组书记,是中央企业集团中最年轻的总经理。在担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的同时,张庆伟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深知,此时自己的首要任务便是将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2002年3月,大西北戈壁滩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三号飞船的发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3月25日晚上22点15分,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神舟三号飞船经过7天的太空遨游,于4月1日晚成功返航。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张庆伟在抓集团公司各项改革的同时,领导指挥了多型号的研制发射任务:

  ——5月15日,长征四号乙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海洋一号卫星送上太空,中国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基本形成。

  ——10月27日,长征四号乙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为即将召开的十六大献上了航天人的一份厚礼。

  ——11月,某航天重点型号进行试验,标志着高新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12月3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最后一艘无人飞船神舟四号发射升空,中国航天人创造了一年之内两次发射飞船的“奇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李鹏、吴邦国、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发射现场,目睹了十六大后中国航天的“开门红”。

  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返回地面,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无人试验阶段的圆满成功,即将实现载人飞行的伟大梦想。按照工程计划,此时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日期只有十个多月的时间了,一场关键之战正式打响,张庆伟带领大家又信心十足地投入了“战斗”。然而,一个个意料之外的“干扰”相继出现了:2月1日,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的过程中突然解体,七名航天员不幸命丧太空;5月4日,俄罗斯的联盟—TMA1号飞船在返回时偏离预定着陆点远达460公里,三名航天员出舱时“惊魂未定”;8月22日,巴西VLS—1运载火箭在发射平台上爆炸, 21名航天科技工作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接二连三的事故给国际航天界蒙上了一层阴影,有人开始怀疑中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年内发射是否为冒进之举。作为研制飞船和火箭的负责人,张庆伟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外界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一场“非典”疫情又突然降临在中国的大地上。

  5月25日,长征三号甲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送上太空。五个月的时间在人们为弥补 “非典”耽误的工作而紧张忙碌中转眼过去了,中国迎来了又一个十月金秋。而五个月前的“亮点”——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此时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神舟五号飞船即将发射的消息不胫而走。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航天员杨利伟平安出舱。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让许多人认为张庆伟可以暂时“喘口气”了,几乎没有人能想到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张庆伟和他领导的航天科技队伍还能接二连三地将多颗卫星送上太空:10月21日,长征四号乙火箭将中巴资源卫星和创新一号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1月3日,长征二号丁火箭成功发射第18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1月15日,长征三号甲火箭将中星20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从10月15日到11月15日,一个月内“四发四中”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发射新纪录,标志着中国航天科研生产水平、系统工程管理跃上了新的台阶。

  在张庆伟“解决三个不适应”要求的指引下, 2004年成为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创下纪录的年份:

  ——长征火箭历史上发射次数最多的一年。长征火箭首次一年实施8次发射,把10颗卫星送上了预定轨道:4月18日,长二丙火箭发射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卫星;7月25日,长二丙SM火箭发射探测二号卫星;8月29日,长二丙火箭发射第19颗返回式卫星;9月9 日,长四乙火箭发射实践六号A、B两颗卫星;9月27日,长二丁火箭发射第20颗返回式卫星;10月19日,长三甲火箭发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C星;11月6日,长四乙火箭发射第3颗中国资源二号卫星;11月18日,长二丙火箭发射试验卫星二号。

  ——发射任务按计划完成最好的一年。从7月25日到11月18日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安排了7次发射,次次发射都做到了按计划准时实施。

  ——火箭卫星在发射场发射准备时间大为缩短的一年。过去发射前的准备时间一般是45天左右,2004年全部实现了一个月之内,最短的只用了23天。

  ——发射卫星种类和数量、新技术应用最多、在轨稳定运行最好的一年。2004年发射的卫星有资源卫星、返回式卫星、科学试验卫星、科学探测卫星、气象卫星和小卫星等多型卫星。

  做一名真正的大企业家

  从2001年12月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那时起,张庆伟就重新锁定了自己的坐标和定位,即努力从一个技术管理型干部变成现代高科技产业集团的企业家。张庆伟上任后的第一个创新便是对集团公司总部机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调整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便是根据航天面临的三大市场分类,成立了武器部、宇航部和经营投资部,突出了航天科技的主业,把过去分散在几个部门的工作进行了整合,减少了业务交叉,缩短了管理链条。这种变化从一个侧面表明,张庆伟带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积极融入市场经济,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信心、决心和态势。

  在完成总部机构调整之后,张庆伟把下一个创新点锁定在构建母子公司体制上,提出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集团公司为母公司、合资和控股子公司为主,以其他公司为补充,以资产为纽带,多种形式并存的集团构架,按照专业化、产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建设方略,实现发展航天、强大集团、改革创新、铸造一流的发展目标。

  机构和结构的调整是一种创新,放眼未来提出宏伟的发展目标同样是一种创新。作为年轻的企业家,张庆伟雄心勃勃:到201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建立具有经济规模的航天高科技产业,国际化经营,建成国际一流的宇航公司。为了实现“国际一流”的目标,他带领手下的精兵强将一手抓导弹武器系统、宇航技术与产品、主导民品三大航天科技主业的发展,一手抓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作为一名企业家,张庆伟对企业的理解是全面而深刻的。他认为,设备、技术、人才、资金等是企业的“硬件”,文化是企业的“软件”。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构建企业组织的“基因”。要应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铸造国际一流的宇航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和航天科技特色的质量文化。靠优秀的质量文化来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促进质量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塑造一流的质量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国为重,以人为本。瞻望漫漫征程,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奋斗目标定得很高的张庆伟,心中的承诺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地去实践,要干出新一代人的新伟业。

 
编辑:余瑞冬】
 

专题:“神舟六号”遨游太空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