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少小离家老大回 余光中六十年后回重庆寻故访友

2005年10月21日 09:04

  中新社重庆十月二十日电 题:少小离家老大回

  ——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回渝解乡愁

  作者 郭晋嘉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曾经漫漫乡愁难解的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在阔别重庆六十年后回渝寻故访友,找寻少时足迹,一解乡愁。

  十九日晚,刚走下飞机,呼吸到重庆空气的余光中显得很兴奋,以一口地道的重庆话说道:“我以前就在重庆读的中学。那时候住在嘉陵江边往北三十公里,北碚上面的一个小镇,叫‘悦来场’,算是乡下人。我是在重庆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

  抗日战争时期,余光中从十岁开始,在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度过了近八年的学习生活,十七岁才回到南京继续求学。

  余光中在今天的新闻媒体见面会上说:“我写作的才气至少有一半是在四川(以前重庆属四川所辖,一九九七年成为中国西部惟一直辖市)培养出来的。”他曾写过一篇数千字的散文《思蜀》来详尽记录那一段魂迁梦绕的难忘生活经历。

  对于少年时代的故土,余光中有着深切的怀念,他扳着手指数道:“这次回来,一定要看朝天门。当初我离开重庆是坐船离开的,记得朝天门是在一个半岛尖上。储奇门还在吗?‘悦来场’是肯定要去的。”

  余光中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在重庆江北县‘悦来场’南京青年会读中学。当时住在乡下,又在嘉陵江边,枕江而眠,那是和大自然最亲近的时候,也结识了许多儿时的学友伙伴。“这次希望能与老同学们会会面。”余光中充满期待。

  余光中还向记者透露,他与妻子的结合也是四川情缘。他与妻子是表亲关系。当时,余光中在重庆读中学,妻子在四川乐山读小学,后在南京见面、台湾结婚,一辈子伉俪情深。

  “我与夫人这六十年来都是用四川话交流。”余光中笑道,“我们之间的话之多,四川的三条江加起来也不过这么长了!”(完)

 
编辑:赵海燕】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