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网络媒体记者宁波行:河姆渡遗址一探究竟(图)

2005年10月22日 23:23


图一



图二



图三

  中新网10月23日电 (张哉麟)“魅力宁波-----知名网络媒体记者宁波行”活动今天进入第三天。记者团一行走访了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

  据了解,河姆渡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4米左右,叠压着4个文化层,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3000年。遗址是1973年被发现的,经两期发掘,合计面积2800平方米,出土文物6700余件,为研究农业、畜牧、建筑、纺织、艺术等学科和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被命名为河姆渡文化。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在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图一:布展的两具完整的河姆渡人头骨,均出自第三文化层,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经鉴定,一具为25-30岁的男性,一具为14-15岁的女性。年代如此久远,保存如此完好的头骨,在长江游域史前遗址中是绝无仅有的。

  图二:栽培水稻,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经济活动。在第四文化层较大面积内分布着 堆积层,最厚处近1米。伴随出土的代表性农具是,出土170余件。稻谷和骨耜的发现对于探讨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及其在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三:居住木结构运用。遗址发掘中,到处可见数量众多的木桩及木构件、据考证为“干栏式”建筑遗迹。这种既可防潮又能防止野兽侵袭的“干栏式”建筑是我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的祖源。尤其是榫卯技术的运用、把中国榫卯技术的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被考古学家称之为 7000年前的奇迹。

 
编辑:张哉麟】
  相关专题:知名网络媒体宁波行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