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华侨大学四十五年:以“大爱”之心办一流侨校

2005年10月25日 11:33

  中新社泉州十月二十四日电 题:以“大爱”之心办和谐的一流侨校

   ——访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校长吴承业教授

                 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作为中国内地两所华侨高等学府之一的华侨大学,走过了四十五度风雨春秋。

  四十五年来,地处侨乡泉州的华侨大学共为海内外培养了七点五万名各类人才,其中境外生达三点六万余人,遍布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践了“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借四十五周年校庆之机,本社记者专访了该校校长吴承业教授。

  华侨大学是一九六O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创办的。那个年份正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困难、高等教育规模大幅压缩的时候,“就是在那种形势下,中央政府毅然决定创办华侨大学,足见国家对侨务工作的重视”,回想学校“出生”的背景,吴承业校长百感交集。

  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华侨大学就是一所特殊的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就担负起“为侨服务”的特殊使命;境内生与境外生同校学习的特殊学生结构,催生了“一校两生、因材施教”的特殊教学特色;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特殊文化背景交相融合,形成了“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特殊校园文化;而这一切,正体现了“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特殊校园精神。

  大学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爱”。所谓“大爱”,就是一种团结奋进的氛围、和而不同的精神。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吴承业校长以“大爱”之心办和谐大学心情的真切。

  吴校长说,作为一所境内外两生并存的、外向型的华侨高等学府,需要有一种团结、宽容、大爱的精神,一种大气、大度、大爱、大局的胸怀,一种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氛围。“而宽容是华侨大学校园精神的精髓,是学校的灵魂”。

  正因为有了“大爱”之心,有了宽容的精神,华侨大学的事业才得以蒸蒸日上。目前,该校有教职工一千八百人,有各类在校生二万四千余人,其中有来自二十九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境外生近三千人。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优势、华文教育为特色,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大学预科等完整办学层次,涉及理、工、经、管、法、文、哲、史八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我一直梦想华侨大学能成为最自由、最宽容的大学,华侨大学的两万多名师生员工能成为最团结、最和谐的群体,最终将学校建成学术的圣地、思想的天堂、生活的乐园”。吴承业校长如是说。(完)、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