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别拿学问当金钱的"敲门砖" 中国经济学家该深思

2005年10月28日 09:28

  中新网10月28日电 日前有媒体报道,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丁学良表示,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没有对经济科学做什么贡献就想着获诺贝尔奖。这到底是实情还是不了解情况的信口开河?

  丁学良给出的理由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首先要把经济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而不能把它当作个人发财、出名和当官的路子。遍观当下,许多经济学家却把经济学沽以高价,喜滋滋地为利益集团代言,笑眯眯地争当学术明星,急咻咻地向体制内靠拢。在这种情形下,经济学成了敲门砖,学问成了博取利益的垫脚石,这样的经济学家自然名、利、仕统统纳入麾下,科学真知、学术本义却被弃置。

  今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经济学攸关国计民生,经济学家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智囊支持时,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乱拍脑袋,更不能公心私用、打自己的小算盘。然而,许多经济学家习惯于利益冲动,在利益面前,感情极为丰富。从医改到教改,从股改到房改,或多或少都有经济学家的影子。当日前国务院宣布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后,当年参与其中的经济学家会扪心自问吗?如今,教育改革备受诟病,那些鼓噪教育产业化、力挺高校扩招的经济学家今安在?

  我们也要警惕某些经济学家利用“近水楼台”的便利,影响政府决策,为一己之私利服务。这些经济学家在为政府献计献策时,打的幌子不无冠冕堂皇,然而其背后,往往却是为自己、为自己代言的利益集团争取好处。这样的经济学家也许有一定的真知灼见,但因为心术不正而黯然失色;也许聚敛的财富不是建立在违法基础之上,但这种“高明”的发家致富却让人难以信服。

  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被高度专业化、文化被商业操纵社会中,曾有人提出疑问:知识分子还能否以传统的方式继续存在?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对于知识分子中的群体——经济学家而言,如果不被名利所劫持,拒绝利益集团的豢养,多一点反求诸己的意识,自然就会接近乃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遗憾的是,正如丁学良所说,某些主流经济学家把太少的精力用来做经济科学研究,把太多的精力用来为某一利益集团说话。

  当然,断言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只是一家之言。丁学良的本意并非要为中国的经济学家集体画像,也并非刻意与他们过不去。他的论语,实际上潜含着对某些经济学家的不屑和失望,联系到一段时间以来国人对经济学家的不满和质疑,传递的信号很明显:某些经济学家该深思了。(王石川)

 
编辑:王菲】
:::相 关 报 道:::
·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有几个
·香港教授:主流经济学家太少精力做经济科学研究
··以美经济学家捧走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得者(简介)
·以色列和美国经济学家捧走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