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法国骚乱的教训:要把人当人看

2005年11月10日 09:28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法国动乱的火焰从巴黎郊区燃向全国,数千辆车被烧毁,数百人被捕,数十名警察受伤,第一具尸首抬出,巴黎郊区开始戒严,有政客甚至提醒国民准备内战爆发。少数族群青年的泄愤骚乱,演变成全国动乱。

  法国当局恐慌了,全球惊诧了。如果说卡特里娜飓风后的新奥尔良暴露了美国的贫富分化,那么法国十多天的动乱,则活生生地向世界展示出贫富分化产生的严重后果。

  贫困者在封闭社会可能是潦倒,但在开放的现代社会,更多的人会选择破坏性造反,向主流社会开火以引起关注。上世纪80年代,美国黑人举行大规模暴动的城市,是失业率高的地区;1991年底,法国里昂青年和警察发生冲突,也是高失业率地区;今年7月7日,伦敦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担当自杀炸弹的人皆来自失业率超过30%的地区;两周前英国伯明翰发生骚乱,与警察对峙的也是无业的南亚后裔和黑人青年。

  凡是贫富差距大的地方,弱势群体的心态难以平衡,动乱的火种最易点燃。但是,贫穷只是动乱和恐怖产生的原因之一,更可怕的是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执法者的态度和执政者的立场往往成为引发动乱的导火线。“仇富”其实是既得利益者自恋造出的词汇,“弃贫”才是真实的冷峻现实。

  其实,无论是美国的“非洲景象”,还是伦敦恐怖爆炸案,以及法国的动乱,都揭穿了发达国家种族关系和睦的装模作样。建立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社会,不是“对黑人好一点”、“给穷人多点就业机会”就能解决的,而要从法国的立国之本着手——自由、平等、博爱。这三项原则,是法国大革命卓然的创立。

  族群平等与多民族和谐,在任何国家都是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可能推翻一个政府。英国学者认为,族群关系威胁是21世纪的政治前线。

  在物质上拉近距离,是很实际的族群和谐之道。给穷困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更好的住所,当然会大幅减少冲突和暴力事件。当人获得基本的生活自由后,都会珍惜社会稳定。

  而在现在的智力时代,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增加就业机会的最佳途径。英国在1997年后推行的就业“新政”颇有效,政府帮助25岁以下的失业者到有关企业工作,培养实际技能,并给企业补助。失业者半年内不去接受职业培训,政府停发救济金。法国目前已把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提到议事日程。

  不过,比自由更重要的似乎是平等,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人当人看”。平等有三层含义,首先是身份的平等,不管是农民还是首相,黑人还是白人,只要是公民就应当一视同仁。

  其次是权力平等,特别要按比例把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安排进政府从业,才能有效地防止政策偏颇带来的族群隔阂。号称“文化大熔炉”的美国,只有一个黑人参议员;英国议会中也只有15名少数民族议员,按比例应有60位;法国的政界,同样缺乏少数民族背景的官员。

  最后是交流的平等,不能平等的“好说”,就不会在遇到矛盾时“好商量”,也就无法更好地整合社会。极端分子和激进思想,往往在相对隔离的阶层和社区之间兴风作浪。

  法国动乱给所有人特别是当政者上了深刻的一课。如何从根子上减少社会动荡因素,如何在防不胜防的危机发生后解决而不是扩大事端,如何人性而人道地对待族群冲突,如何从法律和制度上强化自由、平等和博爱原则,都在这十多天的现场课中有所讲述。

  来源:《联合早报》,有删节 作者:陈冰

 
编辑:郑蕴章】
  相关专题:巴黎骚乱蔓延全国殃及华商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