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不推崇文化理念变成捞资本手段 中国大学校庆变味

2005年11月23日 09:22

  中新网11月23日电 近几年不少著名高校都迎来了自己的校庆。《光明日报》的文章分析说, 中国大学的校庆已经变味,不是对自己学校文化或理念的推崇,而变成了向社会各界捞取各种资本的一种手段。

  文章指出,大学之大,不在于高楼大厦,而在于大师。大学的发展,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或理念。大学搞校庆,更多的应该是对自己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或理念的推崇。但是,有些大学的校庆,让人觉得却变了味。

  文章说,大学校庆,总会邀请各级官员参加和校友返校。官员多是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级领导。校友,多是那些在各种岗位上或多或少地做出过不平凡的贡献的毕业生。妻以夫荣,父以子荣。大学也以自己培养出来的那些为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或取得过不同寻常业绩的毕业生为荣。

  官员和校友可以通过校庆来了解学校这些年来的发展,了解学校这些年取得的成绩。而学校可以在校庆大典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向领导表明自己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希望领导能给予解决。同时,学校也尽可能地通过校友的力量来解决自己在某一方面遇到的一些困难。

  文章认为,中国高校的总数已经超过2000所。每年都会有学校搞自己的庆典。除了学校的名字与庆典的时间有别之外,实在让人看不出有何差别。隆重而热烈的仪式之后,大吃大喝,高校校庆无一能够避免这些俗套。大吃大喝之后,再向出席校庆的人们,谋取学校更多的发展机会。现在,不少人总是在抱怨,抱怨大学缺少一种沉稳,变得浮躁与不安。大学里不合适的“校庆”,无疑就是这种浮躁与不安的表现。

  文章呼吁,去伪存真,去浮存实,无论是大学校庆还是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都应该坚持。但莫让大学的校庆朝浮躁与不安的方向发展了。(朱建华)

 
编辑:张磊】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