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医学界质疑“换脸”炒作风:离临床应用还差很远

2005年12月26日 07:08

  中新社广州十二月二十五日电 (王华 马彦)自从法国进行世界首例“换脸”手术后,中国内地的“换脸”新闻层出不穷,催生“国内换脸第一人”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广州医学界对这股沸沸扬扬的“换脸风”发出质疑:中国换脸技术远未达到临床推广阶段,各种招募“换脸人”消息有炒作成分。对于新技术应以严格的“准入制”进行有效监管。

  在日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整形科举行学术讨论会上,广州各大医院专家一致认为,探索性医学手术能够推动医学发展。但临床医学则需要脚踏实地,当基础性医学问题没有解决、动物实验尚未过关的情况下,提倡和推广都是不现实的。

  连日来,记者听到的声音都是对“换脸”持保留和谨慎态度。所谓“换脸”手术是以皮肤为主异体面部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珠江医院整形科主任柳大烈教授表示,异体免疫排斥是最大难题,就目前免抑抵制方面基础研究而言,这是项技术不成熟的手术。“换脸术”关键不在高度吻合的手术操作技巧,而是移植后的异体面部组织难以长期存活。由于皮肤抗原性最强,排斥性远超人体其他所有器官,术后脸部能活几个月不能代表手术可广泛用于临床。其次,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很严重,致癌、器官衰竭的危险与终生服药、忍受免疫抑制疫带来的痛苦,令这项“改善生活质量”的手术而非“救命”手术更加得失难料。

  广东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教授黄广香、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教授程宁新则认为,移植无法替代正常皮肤组织,难以达到神经再生、面部表情功能也难以恢复,患者如同戴上“假面具”般,移植的意义又在哪里。而手术一旦失败,失去整张脸的后果更严重。

  此外,“比起技术,换脸面临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更多。”罗盛康教授说,脸面是人社会角色的重要特征,换脸会带来一系列身份错觉和心理障碍。亡者亲属也难以接受,寻找供体属难上加难。还有犯罪分子乘机钻空子等一系列法律问题也需要解决。

  专家们提出,“换脸”离临床应用还差很远,没有完成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就推广于人体是不可行的。新技术的开展要经过专家委员会的讨论,应加强手术资格“准入制”和有效监管。“换脸”也应如“变性”经过公安部门等机构批准。完

 
编辑:张明】
:::相 关 报 道:::
·中国首例动物“换脸术”在西安成功实施(组图)
·图:西安西京医院成功为一只小灰兔实施“换脸术”
·北京主刀医生坦言:“换脸术”十有八九做不成
·三位中国医生竞跑"换脸"术 错失成世界第一机会
·英国医生也要尝试换脸手术 可能在一年之内动刀
·中国首例换脸术需24小时 应募者众但多不符条件
·南京市换脸候选者已达10多人 现已进入筛选过程
·南京欲做首例换脸手术 学者忧引发法律伦理难题
·法国换脸妇女出售肖像权 记录片协议达十万英镑
·南京招募“国内换脸第一人” 欲免去20万手术费
·中国的换脸手术正准备中 一次费用20万-30万(图)
·世界首例换脸手术病人身份曝光 是一位单身妈妈
·首例换脸手术:镜中惊见新容 换脸女写下“谢谢”
·法国完成世界首例变脸术 上海开始构想换脸计划
·世界首例换脸术将进行 专家:技术可行伦理关难过
·帅小伙想成全球换脸第一人 若失败将"没脸见人"
·人类首例换脸手术引争议 美医生全球征召变脸人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