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著名经济学家宋涛特写:不唯上、不媚俗、不追风

2006年01月10日 08:34

  中新社北京一月九日电 题:不唯上、不媚俗、不追风

  ——访著名经济学家宋涛

  作者 毛燕 周兆军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宋涛身上,撒在他的办公桌上。阳光里的宋涛声如洪钟,让人很难相信他已是年过九旬的老人。在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楼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作为新中国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奠基人之一的宋涛,率真地回顾了自己几十年的治学之路和风雨人生。

  宋涛原名侯锡九,一九一四年出生在安徽省利辛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八岁开始念私塾。一九三一年,十七岁的他开始感受到国家的危机。“九·一八事变,日本人把东三省侵占了,这引起我思想上的震动。”提起少年时期的变故,宋涛记忆犹新。“老师组织我们上街游行,自己也深感落后就要挨打。”

  一九三七年,就读安庆圣保罗中学的宋涛在结束暑假返校的路上,听到了“七七事变”爆发的消息,学校被迫停课。宋涛参加了安徽的战地服务团,从此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翌年,他加入新四军,支队政委要求新加入的人员改名字。“我们几个刚参军的同学在一片松林里想着如何起名,风吹动松林发出波涛般的声音,我就改名侯松涛。报上去后,政委把我的姓去掉,又把‘松’改成了‘宋’,从此我就叫宋涛了。”

  一九三九年春,宋涛来到延安,并进入陕北公学。随后,由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联合组成的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成立,宋涛随全校师生一起辗转迁往晋察冀边区,毕业后被分配到晋察冀四中教书,先后教授社会发展史、中国历史、政治等课程。

  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他阅读了大量经济理论书籍,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抗战胜利后,宋涛担任华北联大经济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宋涛随华北大学进驻北京,经历了华北联大改建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全过程,并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

  “不唯上、不媚俗、不追风。”这是经常挂在宋涛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九五七年“反右”高潮时,“海归”被当作 “另类”对待,但宋涛却敢于把美国回来的经济学人才吴大琨和高鸿业引进来,设立世界经济教研室和世界经济专业。他说,“我认为,搞政治经济学的不能不懂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要联系国内实际,也要联系世界的实际。”

  “大跃进”时期,宋涛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反对人民公社运动中出现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社会主义阶段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必然性,他也因此被扣上“反对人民公社”、“反对大跃进”的帽子,被关到学校的一个地下室里。一九六九年,中国人民大学解散,宋涛被下放到江西农村“接受改造”,白天干活,晚上挨斗,但他始终没有低头。

  改革开放以后,宋涛迎来了他学术生涯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在股份制、税利分流、税后承包、组建企业集团、转变政府职能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见解。由他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程》等多部教材,至今仍在全国高校中广为使用。

  如今,九十一岁高龄的他仍在密切关注现实问题。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沓剪报,不无担忧地说,“去年一至九月,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中,九成以上是三资企业实现的。现在提自主创新,我们国家的高新技术发展很快,但这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外资掌握的。”

  一生安于清贫的宋涛至今仍住在校内狭窄的旧房里,自己打水、买菜,照顾身体不佳的老伴。在儿子下岗、女儿患病的情况下,他还执意捐出十万元稿费设立师生奖励基金。

 
编辑:闻育旻】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