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供热改革蕴藏着无限商机”? 改革成本谁承担

2006年01月10日 09:59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在哈尔滨的国营供热公司看来,供热是个过去赔钱,将来还要赔钱的亏本买卖。采暖费的欠债、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公司运营效率的低下,使得这些国营公司欠下天文数字般的债务。在下一步的供暖制度改革中,他们何去何从?只能走涨价一途吗?

  “供热改革蕴藏着无限商机”,这是哈尔滨市在吸引对供热行业的投资时的一句广告语。然而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却难以认同这句话。该集团供热供水管理处处长邹伟志告诉记者,在上一个供热季(2004至2005年),作为哈尔滨市最大的供热集团公司,他们为供热亏损了5000万元。

  作为中国最靠北的省会城市,500多万人口的哈尔滨每年采暖期长达183天。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哈尔滨在供热上一直是亏损的。截至2003年,全市拖欠热费共计12亿元之巨。一般认为,哈尔滨也是中国推进供热体制改革难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是在2003年3月由哈尔滨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由一些供热公司合并而成。这家公司为哈尔滨市提供了供热总量的一半。数年来,他们积累的供热债务,已达3亿多元。而将他们合并时从原来各自公司带来的旧债加在一起,数额已经达到30多亿元。

  “今年的收费情况还是比较好的”,邹伟志说,到现在为止,今年的收费比例已经接近70%,这意味着在整个供热季节完全结束的时候,他们应该可以收到应收费用的80%以上,而在过去的这个时候,收费量一般都停留在50%~60%左右。

  而据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理事李秀的了解,有的国营供热公司的亏损程度,已经到了只能靠借贷过活的程度。而它们每年从银行贷到的款,“只够付它们欠的债的利息”。

  去年,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就已经从银行贷不到款了。邹伟志告诉记者,他们只得搞内部集资。一共集得2亿元的款项,顶过了这个采暖季。这一笔债,要通过今年收的采暖费来偿还。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的债务亏空会更大。

  即使欠债,也要供暖。哈尔滨市供热办宣传处处长黄丽亚认为,在最低温度零下二十多度的哈尔滨,维持供暖具有比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更为特殊的意义。在其他北方城市,供暖与否是个生活质量问题,而在哈尔滨,暖气是生活必须的保障,一旦停止供暖,就有可能冻死人。因此,尽管供暖已经不再被作为社会福利,但“即使用户欠费,也不能停止供暖”。

  哈尔滨物业供暖公司的现状,也是相当众多的国营供热公司的一个缩影。

  分户改造:“串联”与“并联”后面的算计

  对于供暖公司来说,“不能停止供暖”同时也是一个技术问题。目前中国大多数住宅采暖采用传统的苏联式供热管网设计,其指导思想是将供暖作为一项人人平均享有的社会福利——它用单管串联的方式把一栋楼的消费者捆绑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热力循环,这种供暖方式不但效率低能耗大,而且无法实现分户控制,因为切断任何一个家庭的暖气,就会导致整个循环内的供暖系统瘫痪。所以,要实现供暖的市场化,分户计量是一个基础。

  在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福利供暖改革的文件中,有一条规定:“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必须安装楼前热计量表和散热器恒温控制阀。”但是,根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狄洪发的估计,在目前已存的楼房中,没有安装分户热表的“旧楼房”占到总量的80%以上。对于这些旧楼,怎么改?

  狄洪发告诉记者:目前管网改造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将原有的暖气管道全部作废,重新另搞一套分户管道,花费大约是每平米十多元;第二种,是利用原来的管道,接上一种连通管,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改造费用,每平米只花几元钱即可,对居民的生活影响也小。

  无论是哪一种改造,基本上都是由供热公司出资。但是供热公司却倾向于花钱多的第一种方案,因为这样改造后,热表是装在住宅门外的,供热公司可以方便停暖,而第二种方案做不到。“供热公司的出发点只是考虑收费,而我们是倾向第二种方案的。我们的出发点,除了收费,还考虑节约。这里的出发点不尽相同。”狄洪发说。

  由于目前在哈尔滨的供热管道改造还多是实行第一种方案,巨大的耗资使改造推行得十分艰难。

  其实,狄洪发还提供了第三种改造方案:不是一步到位做到热表入户,而是在每一个楼房的门洞安一个热表。热表上显示的热量消费,再由门洞的各家按面积来分摊。“这个方案其实是个很可行的过渡方案”,狄洪发说。

  供热公司只有涨价一途?

  在从2002年开始的供热分户改造政策中,哈尔滨政府给出每平米1元钱改造费,其余改造费用均由企业负担。而邹伟志则希望,政府应投入更多的钱来改造供暖设施,因为供热公司的收费在成本的挤压下,已经没有什么钱来改造设施了。

  邹伟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一平米供热面积在整个供热季节的正常煤耗约为40公斤,能耗较高的小锅炉甚至达到50至60公斤,此外还要加上对不收费的使用面积的供热,每平米供热的煤的成本约21元。而目前收费标准是31.15元,即使收费率较高,按照85%计算,平均下来每平米也只能收到26.5元,剩下的大约5元钱,根本不足以用来支付水电、运费、管网维修、人工和夏季检修等费用。

  邹伟志告诉记者,哈尔滨市现行的供热收费标准制订于2001年,而作为供热主要原材料的煤炭,价格已经由当初的180元/吨涨到去年的240元/吨,今年更达到340元/吨。

  所以,邹伟志认为,热价不涨不行。

  而黄丽亚则认为,供热属于公共事业,按照规定,它的涨价需要经过听证会来解决。

  由哈尔滨市物价部门牵头,一场关于供暖费用的听证会将在1月12日召开。目前,听证代表已经选拔完毕。

  “你让老百姓来听证,他当然要求不涨价,他恨不得不收钱,回到福利供热最好,你怎么办?即使现行热价标准不作调整,一个供暖季的供热支出也已经是一个中等收入家庭的一个月工资。他们怎么会同意涨价呢?”邹激动地说。

  “政府准备用市场来解决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曾问到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供热供水管理处处长邹伟志:国营供热公司如此入不敷出,难道不存在供热公司自己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问题吗?从建设部的专家提供的一个数字,中国的供热企业的能源消耗,是国外同等情况下的两到三倍。

  邹伟志也承认他们确实效率低。但是他认为,冗员过多,在供暖成本的支出中不是很大的部分。他认为浪费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小锅炉多,管网老化,越老化能耗越大。所以他认为政府应该在改造供热管线和锅炉上更多地投钱。

  而哈尔滨市供热办宣传处处长黄丽亚认为,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是国有企业,他们的负担也是政府的负担,政府并没有扔下包袱。她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吸纳多种所有制的资本进入,用市场来解决问题。

  黄丽亚透露,政府下一步打算要做的是搞好监管工作,完善供热市场的特许经营管理和设立准入准出制度,但是政府不会补贴企业的供热设施改造。

  黄丽亚告诉记者,BOT是哈尔滨市供热办比较心仪的一种模式。所谓BOT,即政府设立严格的准入准出制度,吸收民间或者外资投资,由投资方解决原供热单位的人员安置问题和历史欠债,政府允许其在一段时间内经营并赢利,时限过后政府收回产权。

  但邹伟志对这种解决方式颇有微辞,他向记者抱怨说,很多民营企业不负责设施的折旧和维护,进入供热后的头几年,除去煤和人力的成本以后,其他的收入就作为利润拿走,到了管网逐渐老化,需要投入维护成本的时候,他们就放弃而退出供热。最终,政府还是把老化的管网和更多的供热任务交给他们国企来承担。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郑褚)

 
编辑:邱观史】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