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年味系列:年景越来越好,年味反而越来越淡了?

2006年01月27日 08:29

  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六日电 题:年景好了,年味淡了?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家住北京亚运村附近的王天全一家打算留在北京过年的时候,就早早地在亚运村一家名为望水阁的餐厅定了一个年夜饭的包间。“早就听说年夜饭不好订,所以今年提前两个多月就订好了。”他说。

  全聚德前门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包桌是三百元人民币一位,也就是说,一家十几口人的年夜饭要花上三四千元人民币,这是北京人均月收入的两三倍。即使是这样,年夜饭也得提前两个月才能预订得到。据此间媒体报道,早在十二月上旬,北京五百家饭店的年夜饭就被预订一空。

  除夕的年夜饭是过年的重头戏。但人们,尤其是城市的年轻人对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等“洋节”的热情却超过了春节。

  “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感觉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张琦说,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一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买新衣服、大扫除、贴春联。年前几天,家里就忙着蒸年糕、蒸豆包、炸油条、炸麻花、炸丸子、包饺子。经过这一番忙碌,终于盼到了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大年初一开始放鞭炮,向长辈拜年,还可以得到几毛钱压岁钱。

  “尽管那时候过年,餐桌上没有今天这么丰盛的菜肴,但今天回想起来却拥有太多太多关于过年的美好回忆,在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中感觉非常幸福。”张说。

  以前的春节是一段真正的美好“食”光。现在,中国已经脱离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如今在城市的超市里随处可见,健身美容旅游,甚至买车买房都成为年轻人的消费内容,更不要说添置新衣服了。

  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春节这一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城市却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韵味。曾经的春节,也渐渐成为中国人怀旧的内容。

  中国社会调查所日前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郑州、南京、武汉、长沙、沈阳等城市居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人感觉春节过得越来越没有滋味。

  “年味”淡了,甚至“年味”没了,引起了民俗学家的关注与忧虑,河南民俗学家高有鹏教授发起了《保卫春节宣言》。民俗专家说,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如何使人们重新找到过春节的红火和喜悦,不仅是商家的事,也是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责任。

  每年春节前夕,中国铁路史上都在上演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春运,排队买票的艰难、火车上的拥挤与忍耐,都改变不了人们赶回家过除夕的传统。就像年年大年初一都吃的饺子,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食物,与八月十五的月饼一样,已成为过年过节的一种象征。

  虽然年味淡了,传统总在嬗变,但从年夜饭到酒楼、到饭店去过,也足以说明已有四千年历史的春节仍是中国人最重视的日子。

 
编辑:闻育旻】
  相关专题:2006年春节黄金周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