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年俗渐行渐远 城市人过年幸福指数远低于农村人

2006年01月29日 15:48

  中新网1月29日电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称,相对于人们对年的期待,如今的年味儿又确乎是淡了很多,不少人因此感叹过年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变少了,“幸福感”削弱。

  文章说,不久前,河北省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针对“人们过年的幸福感”做了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是,城市人“过年幸福指数”远低于农村人。

  老北京过年有谚:“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粥过几天,哩哩啦啦廿三。廿三糖瓜儿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糊窗户,廿六炖大肉,廿七杀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听着这样的童谣,手底下喜气洋洋地忙活,幸福感能不油然而生?

  文章说,但这样的年味儿,如今只有在农村才能找到和体味。事实上,抱怨“年味阑珊”的,大多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渐行渐远的年俗,带走了日益式微的传统,也带走了关于年的种种感受。城市化,并非是要抛弃我们的传统和文化。倘若我们的下一代,只知道圣诞节,却不知道怎样过春节,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小言之,这是生活方式的问题;大言之,这也是一代人的文化责任。

  文章说,寂静了12年的京城又过起了“爆竹声中除旧岁”的声影新年。在噼里啪啦的声响中,人们沉醉在一年里“最赏心悦目的繁华”之中。年的味道就这样浓浓地散放着。那些经过了千难万阻,最终笑盈盈地就着家的温暖幸福地吃着年夜饭的人们;那些带着“回家过年”的坚定信念,迄今依然“远征”在返乡路上的游子;那用世界上最心急如焚的流动,汇聚成世界上最大规模集体迁徙的潮流,都将年的味道,挥洒发酵成温情、激情和亲情的海洋。

  对于中华大地乃至天涯海角的华人而言,年是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如同血脉相传,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经过几千年传承积淀下来的,其中深藏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源流,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春节所涉及的民间艺术类型和艺术化的生存表达方式最为丰富,那种红火热闹、五彩缤纷和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的场面,真的是让人觉得这样的“年”非过不可,错过了它就是错过了一年的“繁华”。  

  文章指出,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最能唤起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和民族认同的节日。当时代的场景变换之后,我们该怎样过一个“年味儿”十足的春节,又如何让今天的人们在传统节日中幸福起来,这是我们应当仔细思量的。(卢新宁)

 
编辑:邱观史】
  相关专题:2006年春节黄金周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