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央农村问题专家:新农村建设与以往有明显区别

2006年02月09日 08:53

  中新网2月9日电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在接受《前线》杂志采访时表示,中共中央此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往的区别就在于鲜明的时代特征。

  陈锡文指出,“新农村建设”的本身并不是新的概念,以往很多学者曾经提出过“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也多次出现过。但这次提出“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即这次是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这一新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就像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描述的那样:“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自力更生的条件下开始推进工业化的,最初的积累资金只能主要来自农业,农业和农民因此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也在进一步强化。特别是近年来,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城市而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协调不仅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明显制约着国内市场的扩大,农村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已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大瓶颈。针对中国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突出矛盾,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共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这一要求。在中共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因此,这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往的区别就在于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国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杜梅萍)

 
编辑:闻育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