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房地产市场就像乐观派和悲观派在黑暗中打架

2006年02月17日 09:17

  中新网2月17日电 今日出版的《中华工商时报》载文指出,如何形容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就像一个乐观派和一个悲观派在黑暗中打架。打得天昏地暗,但杀伤力不大。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三个引人注目的数据后,关于住房市场面临过剩风险的观点就占据了舆论的热点,焦点房地产网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网民支持这一观点。焦点房地产网为此组织了一场专门的PK大赛,邀请了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也请了上海、北京两地的房地产市场中人进行公开辩论。全程听完这场语言碰撞,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谁是房地产市场的乐观派,当然是开发商,谁是悲观派,部分关注市场的学者。在事关房地产市场的几个回合争论中,这两方始终处在PK状态,以致有房地产大佬失去风度,说出“学者们胡说八道”的言辞来。难道学者与开发商是天敌?

  如果从利益分析,他们很可能是朋友,因为,他们同开发商一样,是住房市场化的获益者,他们参与了住房市场化的设计,通过很便宜的价格就把公房变成了私房,他们肯定也不是买不起房子的人。但他们为何还要同开发商打嘴仗呢?用参加PK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尹中立的话说,是因为屁股坐的地方不一样。中坤集团总裁焦青的解释也说明了这一点:开发商是从市场现实出发,最清楚知道自己的房子怎么卖,也最希望市场持续向好,因此,他肯定是乐观的,而学者是从理论出发,同时,他们有义务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因此,学者对房地产市场提出预警是有好处的,可以让开发商更冷静地对待市场。

  这就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乐观派即开发商面对新生的婴儿,会说这孩子将来前程似锦,因为这孩子是他亲生的;而悲观派即部分学者会说这孩子是要死的。双方都没说错,但出发点截然不同。他们基本上是自说自话,不在一个层面上讨论问题。尹中立也承认,学者们说的是宏观经济数据,而实际的房地产市场,地域性、结构性非常明显,不能一概而论。

  实际上,即使是同一的宏观数据,乐观派和悲观派也还有不同的解读。2005年前11个月,我国房地产本年购置土地中未完成开发达16706.7万平方米,占同期本年购置土地53.8%。有人认为这是过剩信号,也有人看作是开发商控制开发速度?另一组数据显示,商品房开工面积大于竣工面积,这也可看作是开发商资金问题,也可看作是开发商控制速度,不管怎么看,竣工面积小于开工面积,也可作为可供应面积少的论据。

  至于空置率,学界和房地产界对中国空置率不能与国外的比已有共识,但在房地产争论中,却依然有很多人在拿国外的空置率作参照。连支持存在过剩风险的尹中立也承认,中国的空置率数据不可信。但即使这一数据可信,依然很难作出过剩与否的判断,因为,我们既无法参照国外的数据,也没有历史数据和理论数据,得出一个大家公认的中国房地产空置率的标准数据。既然如此,我们又如何来确定空置率是高了还是低了呢?(陈雪根)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