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逾60件郑和下西洋文物将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示

2006年02月22日 08:55

  中新社香港二月二十一日电 香港历史博物馆将于二月二十二日起至五月十五日,举行“扬帆万里:郑和下西洋纪念展”,展出与郑和及其下西洋有关的六十多件珍贵展品及百多张照片,为郑和下西洋的事迹提供了具体的史实资料。

  这次展览包括了多件重要而珍贵的文物,例如长十一米、于南京宝船厂遗址出土的大舵杆;附有郑和名字的铜钟、《妙法莲花经》等一级文物,以及记载下西洋的典籍,及郑和一号宝船模型,配合下西洋详尽的时间表及路线图,让观众对三宝太监探索之旅有更深的认识。

  这次展览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办,历史博物馆筹划。

  郑和(一三七一至一四三三年),回族,云南昆明人,本姓马名和,小名“三保”。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二年)郑和入宫为太监,赐姓郑,官至四品。郑和出身虔诚的伊斯兰教家庭,同时为佛门弟子,特别适合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的佛教及伊斯兰教国家交流;加上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更深得明成祖朱棣(一三六○至一四二四年)的信任,故成为下西洋正使的不二人选。

  从明朝永乐三年(一四○五年)至宣德八年(一四三三年),郑和奉命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明代称加里曼丹岛以西的海域为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迹遍历亚、非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是仅有的。(完)

 
编辑:杜燕】
:::相 关 报 道:::
·郑和是否发现美洲? 英杂志刊登古老地图引质疑
·真伪待考罕见地图或能证明郑和首先发现美洲(图)
·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展在缅甸开幕 缅外长等出席
·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展在曼谷隆重开幕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