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条件已经成熟 新农村建设将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

2006年02月22日 10:27

  中新网2月22日电 今日出版的中国证券报载文指出,刚刚公布的中央和国务院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许多专家指出,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和配套措施,将为中国经济打开广阔的增长空间。

  文章指出,多年来,中国经济运行中积累的突出矛盾之一是投资与消费失衡,本应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消费总是难以振作。形成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具有强烈消费意愿的8亿农民由于收入增长缓慢而消费能力渐弱。统计显示,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255元。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享有的各种社会福利,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实际上更大。只有千方百计持续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消费这架“马车”才能欢快地跑起来。

  当前,启动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集中垃圾处理站;“一提高”就是发展新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专家指出,政府从财政上支持引导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为此,要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畴,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都要向新农村建设倾斜,真正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广大农村。

  据悉,今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并将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些举措无疑将为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奠定坚实基础。(记者 上官卫国 )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