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未富先老”挑战中国经济

2006年02月24日 09:58


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作者:韩艺冰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2月24日电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昨日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4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达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

  今日出版的北京现代商报载文指出,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明显快于进入现代化,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时,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到1万美元以上,也就是先富后老;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未富先老。在经济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应对老龄化将会给中国带来许多问题,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劳动力总量、社会保障等都面临巨大变化和挑战。

  消费结构转向老年产业

  “对消费总的来看没有太大影响,但是消费的特点则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比如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医疗及相应的服务业。”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研究员胡伟略表示。同时该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德文也认为,老年人的消费支出,主要是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会大幅度上升,所以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就会相对下降,也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直接导致储蓄额的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放慢。

  劳动力比例下降

  老龄化增加的另一侧面即适龄劳动力的减少,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德文指出,老年人增多导致直接从事劳动力生产的人员减少,劳动力比例下降,老年人比例上升也直接致使抚养比上升,对经济增长的增幅会有所下降。

  此外还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十年以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严重,但是相对中国浩大的劳动力市场,这还不是一个决定性的数字。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更多的是社会、经济负担方面。

  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之一是降低了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贡献作用。但是胡伟略却认为,“社会老龄化的另一方面就是中青年比例下降,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是创新型社会,而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在创新方面的能力肯定较弱”。

  社保体系承重

  庞大的老年人口中,70岁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很高,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未来10年内是老龄人口激增到来之前总抚养比较低的时期,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

  胡伟略认为社会保障薄弱的重点在农村,报告中也指出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要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农村老龄人口多属贫困人口,他们应当参与脱贫开发活动。” 胡伟略建议:“此外建立养老院,适当的加大投资,推迟退休年龄,这些都是解决的方法。在农村一方面继续发挥传统家庭养老的优势,另外尽快推进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金冰 王晓然 李建兴)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