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成熟的富人”与“成熟的穷人”

2006年02月24日 15:03

  记得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座右铭是他母亲教导他的一句话:“别人向你借的钱,你可以忘记;你向别人借的钱,一定不能忘记。”“别人向你借的钱,你可以忘记”不难理解,那么,“你向别人借的钱”,为什么“一定不能忘记”呢?我想,一是按时还人家的钱,是诚信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二是要记住人家借钱给自己的恩典,知恩图报。中日文化同源,由此可见一斑。

  知恩图报应是为人处世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知恩不报的人历来被人诟病,而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人更为人不齿。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靠辛勤劳动率先富裕起来,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还处于贫困状态。有的富人解囊帮助穷人,使他们度过难关,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扬。然而,有的受助对象的表现却让人寒心。

  据《扬子晚报》报道,镇江“精华书社”老板巫某,为帮助贫困学子,二○○五年九月,自掏三万元一次性资助一百名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寒门学子。春节之前,许多客户纷纷给他发贺卡或短信以示祝福。然而,在所有收到的贺卡和短信中竟然没有一张一条是他曾经帮助过的大学生的。

  巫老板特别强调,他资助这些大学生“并不是想得到什么回报”。那么,巫老板想得到一张贺卡或一条短信(或一个电话、一封信)是不是过分之求呢?我看不是。据笔者观察,那些资助贫困学子的人因为资助这条红线相牵,觉得自己和资助对象“亲”了许多。

  深圳歌星丛飞倾自己所有资助数百名山区的贫困孩子上学,直到身患癌症仍不改初衷。许多孩子深情地称他“爸爸”,他也把那些孩子视为自己的子女。巫老板和他资助的一百名大学生之间的感情也许没有丛飞和他的“子女”们那样深,但他挂牵着这一百名大学生是无疑的,尤其是春节前想到他们,更让人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基于这一点,该过年了,他想得到他资助过学生的一张贺卡、一条短信或一个电话、一封“家书”,应在情理之中。然而,他什么也没得到。

  行文至此,我又想起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国妇女报》报道的“女嫌母丑”的事:母亲田丽(化名)有一天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回家的路上,女儿刘亭(化名)突然对她说:“老师都说你没我长得漂亮,你以后不要来学校了。”田女士伤心极了,下决心上北京整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令人寒心、伤心的现象呢?在镇江市政协会上,一些民营企业主说,现在学校忽视了传统的道德教育。一些孩子变得不怎么懂事了。一些大学生不仅不懂得理解父母,且对别人的帮助也显得有些麻木。这些议论也许是以偏概全,即使如此,也足以振聋发聩:等到道德沦丧到人们见怪不怪、麻木不仁时,恐怕灾难就要临头了。

  最近,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南京作报告说,我们虽然还不是很富,但也要开始学做成熟的富人。龙永图举例说:香港富豪李嘉诚请客人午餐时都是每人一盘热腾腾的饭菜,十分钟就用餐完毕,一点也不浪费,毫无疑问,李嘉诚是成熟的富人。他的成熟不仅表现在他日常生活的节俭上,更表现在他自己的大部分财富用在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上。他曾说,一个人富而有博爱之心,才是真富贵,否则就是富而不贵。“博爱之心”四字足可以写一部大书,但核心恐怕就是一个“德”字。无德的富人难免为富不仁。

  我很欣赏龙永图“学做成熟的富人”的高瞻远瞩之见,欣赏之余,不揣冒昧,还想补充一句:穷人也应该做成熟的穷人。穷人怎样才算成熟?我想核心的内容也应是一个“德”字。人穷是暂时的,而拥有良好的“德性”是永存的。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套用这句话,我们可以说,不怕暂时不富,却怕穷而失德。穷而失德,后患无穷。青年洪战辉感动中国,就因为他人穷志不短,人穷不忘应尽的社会责任。

  对于那一百名巫老板资助过的贫穷大学生来说,“成熟”的道路也许还长,那就不妨从“知恩图报”开始,这里,笔者并非要他们马上对恩人“涌泉相报”,他们能给巫老板发个短信,打个电话或写封信报个平安,也就够了──巫老板原本“并不想得到回报。”

  来源:香港《大公报》 文: 武立峰

 
编辑:郑蕴章】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