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全国人大财经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审查结果报告

2006年03月10日 22:14

  中新网3月10日电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06年3月1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国务院根据审查意见对报告作了修改。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求真务实,艰苦努力,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成效,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然偏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就业、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加剧,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应在今后工作中努力解决。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体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和重点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适宜,总的安排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完成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协调运行。切实发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确保实现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约束性目标。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合理确定投资方向,进一步把紧土地、信贷两个闸门,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在解决投资率持续偏高、消费率偏低、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的问题上取得新进展。

  (二)继续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进一步改变金融支农薄弱状况。继续实行对“三农”的各项补贴政策并不断加以完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把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落实到年度工作中。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创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制定和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贯彻执行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认真落实节能降耗措施,确保实现预期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能源和资源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执法机制。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力度,做好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严格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搞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和措施,切实维护金融安全。继续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六)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体就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和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继续加大安全生产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妥善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2006年3月10日(完)

 
编辑:李淑国】
 
专题网站:2006中国"两会"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