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称赞“十一五”规划和谐理念

2006年03月17日 08:56

沈国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解决六大问题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3月17日电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16日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两会讨论会上,每当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说到“harmony”(和谐)这个词的时候,声音都特别铿锵有力。

  在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念给斯蒂格利茨,这位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们通常用GDP来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强弱,然而斯蒂格利茨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中国在评价成功时不要过分看重GDP,而要更加重视一些其他指标,比如绿色净国民产出、中位收入、不平等的指标比如基尼系数、预期寿命和社会教育程度等。”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也在拉大,资源以不可持续方式进行消耗,这些在斯蒂格利茨看来都是“不和谐”的因素,应该在未来的经济运行中得到改善。

  “十一五”规划中反复强调的“和谐社会”让斯蒂格利茨非常赞赏,他喜欢用经济学中“maintaining balance”的平衡概念来解读。“我认为这是对平衡的强调,能够限制城乡差距、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差距,以及地区内的贫富差距,也平衡社会经济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但是他也提醒,“保持平衡”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加入WTO后,在与周边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中很容易陷入不平等的环境。“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服务会比发展中国家的处于更有利的位置,这些因素是中国建立‘和谐社会’所必然要面对的外部挑战。”

  他最后表示,中国过去平衡和灵活务实的战略眼光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加上未来对“和谐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他对“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中国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陈达)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