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三月行情将成“风向标” 京城楼市房价仍看涨

2006年03月20日 10:47

  中新网3月20日电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每年的3月通常是北京新盘放量的起点,届时的价格走势通常被看做是其后一年的价格风向标。”中原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近日表示,从他们掌握的即将入市新盘的情况看,“涨还是一定的”。

  近日,北京一媒体发出消息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2006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白皮书”预测,2006年全国房地产价格涨幅,将比2005年下半年的增速水平略强,商品房平均价格年涨幅预计将在6%左右。该消息在坊间开始“发酵”,楼市话题又热了起来。

  市场预测“涨”声一片

  实施宏观调控后的一年中,北京房地产市场由于不断受到各项政策影响,供应源头的土地市场供应数量明显减少。据北京市中原地产研究部提供的资料表明,截至2005年12月8日,北京市土地招、拍、挂市场共成交土地272公顷,较2004年同期减少许多。2005年北京批准预售普通住宅面积约1882万平方米,较2004年同期下降了10.2%。而最新的中原地产的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可能入市转化为实际供应的土地中,75%是2004年“8.31”大限前“突击闯关”成功的土地,其中8大城区占去80%,这其中又有70%位于朝阳、宣武、崇文、海淀、西城、东城这几个传统高房价区域。中原方面认为,这样的土地供应结构也将增加北京房价的“敏感性”。

  有统计表明,2006年至少应该有2500万平方米实际供应量,但究竟有多少实际供应入市,仍无定数。土地供给的滞后效应,实际供给的不确定性,正把北京2006年的房价拖进一个微妙时刻。

  在看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炉的这份“预测”后,北京一位业内人士表达出了自己的质疑:拿北京来说,目前人口不断增长,对于住房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她举例说,丰台某楼盘两年前开盘时均价4000多元每平米,而两年后其二期项目开盘时均价已升至6000多元每平米,仍然能被购房者所接受。所以,房价上涨是肯定的,但预测6%的涨幅似乎有点保守。

  消费者购房意愿降至低点

  一方面是不断上涨的房价,一方面是大量需要房子而又买不起房的百姓。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了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难题。据人民银行最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意愿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今年一季度更是跌至历史新低,同时,居民购房意愿也跌至历史新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认为,楼市再次陷入观望的根本原因并非调控,而是供给结构性失衡、房价暴涨超出百姓购买力的必然结果,宏观调控只是加速楼市调节的环境与外因。根据研究表明,2005年,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空置率、收入房价比等指标早就超过国际警戒线。比如,2004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房价比,如果以户均75平方米计算为8.2倍(一般国际标准为3-6倍),而上海及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收入房价比在12倍以上。

  “这种情况下,房价必然在高位运行。”易宪容表示,房价的快速上涨,一方面会把那些中低收入民众完全排除在房地产市场之外,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支付能力进入这种过高的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也会把那些本来希望改善住房条件的民众排除在房地产市场之外。在这种情况下,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局面得以改观,购房一步到位的观念也在被打破。

  易宪容认为,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相应的支付承受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则是风险过高。也就是说,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不能够得到一定的调整,一直保持在高位运行的话,要鼓励民众的住房消费是极其困难的。(洛涛)

 
编辑:王菲】
:::相 关 报 道:::
·京城楼市二月冷热分明 销售海淀锐减朝阳最多
·炒房客淡出京城楼市 2006年平均房价会降低?
·纵览京城楼市:2005完美谢幕 2006隆重登场
·2005京城楼市风云人物 任志强易宪容榜上有名
··2005京城楼市风云录 ·2006年楼市要防止“两虚”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